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應變作業近日引發外界關注,有媒體報導指稱「林保署也不清楚公文該怎麼發」,造成行政流程疑慮。對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4)日嚴正澄清,相關說法與事實不符,並公開從堰塞湖形成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啟動期間的完整應變與通報過程,強調一切均依法辦理、資訊透明、程序無延誤。

林保署指出,自7月26日馬太鞍堰塞湖形成以來,即依行政院核定的「堰塞湖警戒、監測及撤離與演練方案」啟動相關機制,全面展開航拍、地面勘查與監測作業。8月7日,副署長即率同仁前往花蓮縣政府,親自簡報堰塞湖的規模、現況與潛在風險,並就可能的疏散撤離範圍提出具體建議。林保署表示,在樺加沙颱風尚未影響台灣、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尚未開設的期間,已多次主動通報預警訊息與撤離建議,且每份通報均附明確地理範圍圖資,絕非如部分媒體所述僅止於「可能溢流」的模糊提醒。

當前熱搜:快訊》日本有史以來首位女首相將誕生!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

當樺加沙颱風確定可能影響台灣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隨即成立,林保署亦依體制納入中央應變中心分組運作。署方強調,所有訊息發布、資料彙整與決策程序,皆在中央指揮架構下進行,確保資訊一致與指令貫徹。9月21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視訊會議時,針對堰塞湖壩體潰損與可能溢流情形,中央指揮官已要求地方政府依照指示範圍進行撤離作業,並當場承諾動用中央資源,全力支援花蓮縣政府及光復鄉公所,以保障居民安全。

林保署進一步說明,除必要的即時通報外,農業部與花蓮縣政府在災前已多次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共同研商應變計畫與支援機制。9月19日由農業部主持的第二次跨部會及地方會議上,中央災防辦副主任即明確告知花蓮縣府農業處、民政處及消防局等單位,中央可視情動員國軍支援,並請縣府即時盤點需求,以利後續調度。林保署指出,整體合作流程皆依據既有防災架構進行,中央與地方間保持密切聯繫,並無外界所稱的「行政斷層」。

林保署強調,在整起堰塞湖災害應變過程中,署方完全依據「堰塞湖災害應變流程」執行,從通報、會議到決策,皆符合法定程序。除了正式公文與會議紀錄外,署方並持續透過多元管道與地方保持即時聯繫,包括現場拜會花蓮縣政府、成立堰塞湖應變LINE群組、發送緊急通報單及召開協調會議等,隨時提供現地最新監測資訊,確保各單位能即時掌握狀況並採取行動。

全站首選:殲-16鎖定2F-35? 央視稱「座艙蓋對座艙蓋」不到15米 網笑 : 忘了「僚機救我」?

林保署再次重申,針對媒體報導所稱「不清楚公文該怎麼發」等內容,與實際狀況明顯不符。署方自事件發生以來,所有程序均依行政院既定方案辦理,並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一作業,確保預警、通報與撤離指令無縫銜接。林保署呼籲外界勿以片面資訊誤導民眾,未來也將持續強化橫向協調與災情資訊透明化,以提升整體防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