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日最新監測顯示,水位降至1020公尺,蓄水量僅剩約580萬噸,相當於潰決前水量的6.4%。壩體持續下刷,每天沖刷約1公尺,但下游土砂不穩,仍維持紅色警戒,呼籲民眾留意天候變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堰塞湖自9月23日因颱風樺加沙豪雨溢流後,已進入穩定排水階段,水位較原始狀態下降119公尺。為精準掌握湖區動態,林保署今特別申請直升機架次,擬安裝小型水位觀測浮標,探測湖下地形與深度,以評估後續水位計安裝及減災工程可行性。
現場環境極為險峻,壩體土石鬆散、缺乏支撐,直升機無法降落。兩名特搜教官冒險垂降壩頂協助安裝,從影像顯示,地表泥濘鬆軟,一踩即陷逾10公尺,行走極為艱難。救災人員在高風險環境中奮戰,守護下游安全。
回顧事件,馬太鞍溪堰塞湖源於7月21日薇帕颱風引發上游大規模崩塌,深度逾400公尺,形成面積約18公頃、壩高120公尺的臨時水庫,蓄水量一度達1400萬立方公尺。9月23日溢流釀災,洪峰流量每秒逾8800立方公尺,沖毀台9線馬太鞍溪橋及南岸堤防,導致光復鄉市區淹水,堤防損毀總長近3公里,截至9月底已造成18死、6失聯、121傷,逾1600戶遭淤泥侵襲,停水停電影響數千戶。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溢流前已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討論降挖壩頂、炸壩或虹吸抽水等方案,但因天候及地形限制,未能及時減壓。經濟部水利署評估,溢流量超量4倍,與開口堤無關。正研議非汛期開設溪床便道,上溯11公里挖壩或建梳子壩,加速排水。
當前熱搜:投資指南》VT、S&P 500、0052 年化報酬率全解析 一次搞懂台美股ETF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今透過社媒分享前線影像,讚揚救災英雄「冒險守護地方安全」,並感謝第一線人員。花蓮縣政府成立前進指揮所,12縣市消防局及水利、台電等單位共派390人、131輛車及搜救犬、無人機支援,搶修水電通訊。專家強調,雖水位下降,但邊坡穩定性仍需監控,避免局部坍塌。

空勤特搜教官協助裝設小型水位觀測浮標,發現壩體土石鬆散、缺乏支撐,地表泥濘鬆軟。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翻攝「臉書」林憶君粉絲專頁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安裝小型水位觀測浮標,探測湖下地形與深度,以評估後續水位計安裝及減災工程可行性。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翻攝「臉書」林憶君粉絲專頁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土石鬆散、缺乏支撐,空勤直升機無法降落。接近地面時的旋翼揚塵現象。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翻攝「臉書」林憶君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