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堅持繼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被質疑與行政院不久前宣示要把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的作法衝突。但數據顯示,銀行放貸集中於不動產的比率仍高,央行確實沒有鬆手的理由。
在9月18日舉行的理監事會議後,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除了宣布利率不變,也強調並未放寬央行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力度。對比於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在9月4日喊出「銀行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央行的「堅守立場」立刻引來外界爭議,甚有媒體以「央行數據冰冷」的說法,暗批楊金龍對房市、購屋族困境的無感。
全站首選:菱傳媒創刊總編蔡日雲證實「曾單方面接收提供訊息」疑來自黃國昌
不過,如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近來為了捍衛決策獨立性所做的說明:「央行須依據『收到的各種數據』開展工作。」而楊金龍在9月18日記者會中端出的數據也在在顯示,此時此刻,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確實「應該繼續」,而且「不須放寬」。
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偏高
先從央行打炒房措施「應該繼續」的理由來看。「目前評估,我們認為風險尚未解除……。房地產對金融穩定所造成的風險,還沒解除。」楊金龍在記者會中如此強調。支撐這句話的,就是央行一路走來最在意的重要金融風險指標,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
全站首選:爆偷拍政敵選擇性爆料 名嘴:黃國昌狗仔有人窩裡反 他喊:你的人在我這!
記者會中,央行公布截至8月底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36.71%,這個數字,雖然已比去年6月時的37.61%高峰略微下降,但距離2020年前「承平時期」約35%左右的健康水準,尚有一段不小差距。
事實上,央行是在2020年12月7日啟動近年來「第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當時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35.9%,央行則以「距離歷史高點僅差2個百分點」為由,祭出首輪打炒房措施。如今,數據尚未降至當年打炒房的起點之下,央行當然也就沒有理由輕易鬆手。
再以國際狀況衡量,統計美、加、英、德、法等五國的平均房貸集中度來看,在2019到2023年的平均僅約28%,一向被認為房價偏高的香港,2023年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更是僅有19%。「除了攸關金融穩定,也須考慮資源配置問題……。還是要把部分資源留給有實質投資的產業。」楊金龍以此解釋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對整體經濟環境的具體意義。
至於選擇性信用管制「無須放寬」的理由,同樣可從央行在記者會端出的數據略窺端倪。據央行資料,即使今年以來屢有購屋族申貸困難、預售屋解約等事件傳出,但就總體來看,銀行對「首購族」的房貸撥款金額占整體房貸比率仍然持續攀升,比率在今年8月底來到63.1%,遠高於前年初的57%,楊金龍以此說明,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並未對政策力挺的首購族造成嚴峻衝擊。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第1502期)
56歲大樓清潔工擁7棟房!月收租金37萬、年領百萬股息,為何還要幫人打掃?隱形富豪教我的3件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509240051/
0056配息0.866元?除息發息日哪天?年化配息率逼10%、9次有7次填息!達人算出底氣有多厚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3/post/202509290008/

圖:今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