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今(25)日發布同志學生校園經驗指出,4年過去了,校園中部分敵意經驗略有改善,少數支持資源的可近性也略有增加;但整體而言,變化有限且資源依舊不足,特別是跨性別學生,仍是LGBTQ 學生群體中面臨最多風險與困境的一群仍最常遭遇廁所、更衣室與宿舍使用的限制。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今日發表「2024台灣同志(LGBTQ )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這是繼2020年後,再次針對國中、高中職的同志(LGBTQ )學生進行的大規模網路問卷,共蒐集到1,716份有效樣本,調查LGBTQ 學生在2023年9月到2024年6月間的校園經驗。
當前熱搜:遭轟太多黑歷史!徐榛蔚開賑災專戶籲捐款「守護花蓮」被罵爆刪文
該調查內容包含兩大部分:LGBTQ 學生的校園經驗、LGBTQ 學生的校園資源與支持。第一部分包括:校園安全感、接觸偏見言論、遭受騷擾攻擊與求助通報經驗、不同性別認同學生的校園經驗比較、敵意校園經驗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第二部分則是包括:學校教職員的支持程度、課程教學資源和學校政策的多元共融狀況、支持性的學生社團,並分析這些校園支持資源對LGBTQ 學生的影響。
四年過去了,看見校園中部分敵意經驗略有改善,少數支持資源的可近性也略有增加;但整體而言,變化有限且資源依舊不足,特別是跨性別學生,仍是LGBTQ 學生群體中面臨最多風險與困境的一群。
第一部分:LGBTQ 學生的敵意校園經驗
現正最夯:于朦朧案延燒「中共宣布網路戒嚴2個月」!台網酸:何來言論自由
該調查的第一部分,包括:校園安全感、接觸偏見言論、遭受騷擾攻擊與求助通報經驗、不同性別認同學生的校園經驗比較、敵意校園經驗對學習狀況和身心健康的影響。
校園經驗:敵意略有改善,但仍普遍存在。與2020年相比,這次調查顯示LGBTQ 學生因性傾向或性別氣質,而在校內感到不安全的比例有所下降(性傾向:35.6% → 26.4%;性別氣質:24.4% → 19.4%),也較少聽到偏見言論。
然而,仍有超過半數(57.1%)的 LGBTQ 學生經常聽到「gay」被用作負面詞彙,更有將近三分之二(61.9%)指出曾聽過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當有同學發表恐同言論時,近四成(37.6%)的LGBTQ 學生表示,教職員「從未」介入。制度面上,儘管部分學校的服裝儀容規定較四年前更具彈性,但跨性別學生仍最常遭遇廁所、更衣室與宿舍使用的限制。
騷擾攻擊與歧視性校內政策: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身心健康。調查顯示,因性別氣質而遭受較多騷擾攻擊的LGBTQ 學生,不僅更容易被學校懲戒(45.8% vs. 27.6%),學校歸屬感也明顯較低(36.0% vs. 60.6%)。經歷歧視性校內政策的LGBTQ 學生,高程度憂鬱情緒的比例也顯著偏高(61.7% vs. 42.8%)。
這些數據突顯,偏見言論、騷擾攻擊與霸凌、不敢求助通報,以及歧視性校內政策,深刻影響LGBTQ+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心理健康。尤其是跨性別學生,本調查發現他們更常在校內遭遇這些敵意經驗。唯有積極介入偏見言論與騷擾攻擊,並徹底檢討歧視性校內政策,才能改善LGBTQ+學生的處境。
第二部分:LGBTQ 學生的校園資源與支持
該調查的第二部分,則包括:學校教職員的支持程度、課程教學資源和學校政策的多元共融狀況、支持性學生社團的狀況。
校內支持資源:對學生福祉有正面效益,但仍舊相當不足。該調查發現,能指出六位以上支持同志的校內教職員的LGBTQ 學生,比例不到一半(44.6%);至於校長與處室主任,更只有三分之一(34.1%)表示校長與處室主任支持同志。
在課程教學方面,有三分之一(33.8%)的LGBTQ 學生未曾在課堂上被教導與同志相關的內容,更有近四分之一(23.1%)表示,曾被教導負面的同志訊息。性教育課程部分,有10.8%表示沒有上過性教育,另有超過三分之一(35.8%)表示雖有上過性教育,但未涵蓋同志內容。
至於校園性別事件的校內宣導,雖然普遍存在(86.9%),但僅44.5%有在宣導中納入同志議題。針對跨性別學生的校園支持政策、可以支持LGBTQ 學生的校內社團,這兩者的比例更低,分別僅有14.2%和6.4%的LGBTQ 學生,表示就讀的學校具有。
該調查更發現,當校內具有支持資源時,對學生福祉有顯著的正面效益。舉例來說,若有六位以上教職員表達支持,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同儕接納(83.6% vs. 61.2%),且高程度憂鬱情緒的比例較低(39.1% vs. 48.5%)。
若校園性別事件的校內宣導活動有納入同志議題,教職員介入恐同言論的比例更高,學生遭受騷擾攻擊的比例也較低。有支持性學生社團的學校,學生感受到同儕接納的比例較高(80.7% vs. 65.6%),經常聽見恐同言論的比例也較低(13.8% vs. 25.7%)。
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教育主管機關在過去幾年內透過政策措施與行政作為,要求學校改善的服裝儀容限制規定、鼓勵學校設置的性別友善廁所,這兩項校園政策跟2020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有明顯的變化(放寬服儀規定:3.0% → 4.5%;性別友善廁所:2.9% → 8.0%)。換而言之,教育主管機關確實可以透過政策措施與行政作為,協助與督促學校改善校園裡的敵意氛圍。
LGBTQ 學生在校園中面對的壓力與困境、資源的匱乏,亟需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校長與處室主任、教師與教職員等教育體系中不同角色的關注。
據此,熱線建議:
針對中央與縣市教育主管機關:
進行研究調查與保障教師教學專業自主。深化研習進修的內容與成效。
提高同志議題納入課程教學資源的比例。推動支持LGBTQ 學生的校園活動。督促學校修改歧視性政策、發展支持性政策。
針對學校校長與處室主任:
表態支持與主動介入處理相關事件。參與研習進修,並於校內進行推展。將同志議題納入校內的課程教學資源中。推動支持LGBTQ 學生的校園活動。修改歧視性政策、發展支持性政策。
針對教師與教職員:
表態支持與主動介入處理相關事件。參與研習進修,並於校內進行推展。將同志議題納入課程教學中。
四年來,他們看見中學校園的氛圍略有改善、進展有限。唯有持續推進、落實制度改革與校園支持,LGBTQ 學生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安全、平等且被尊重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