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週三宣布,因懷疑涉及「強迫勞動」,將暫扣台灣生產、出口至美國的捷安特(Giant)自行車及零組件。CBP 指出,此次「暫緩放行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 WRO)僅適用於台灣工廠出貨,不影響捷安特在中國與越南的產品。
CBP 在聲明中表示,調查發現捷安特存在多項強迫勞動跡象,包括濫用脆弱勞工、惡劣工作與居住條件、債務奴役、扣留工資及過度加班。美方批評,捷安特透過這些手段降低生產成本,使美國企業遭受數百萬美元不公平競爭損失。CBP同時指出,如果捷安特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其產品不涉及強迫勞動,美方可將暫緩令升級為「裁定」,直接沒收貨物。
當前熱搜:遭轟太多黑歷史!徐榛蔚開賑災專戶籲捐款「守護花蓮」被罵爆刪文
捷安特回應表示,公司已於去年針對外籍工人聘僱制度進行調整,包括支付招聘費用、改善宿舍條件等,並將向美國海關提交請願書,要求撤銷 WRO。公司強調,此令影響範圍僅限台灣製造、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預估對合併營收影響約 4~5%,而美洲市場銷售額去年僅占總營收不到 9%,多數來自越南與中國工廠。
此次事件源於國際媒體與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導。2024年,《世界外交報》指出,包括捷安特在內的台灣自行車廠外籍移工,為進入工廠工作需支付高額仲介費,有些費用相當於合約期兩個月薪資。儘管捷安特已承諾,代替外籍勞工支付部分費用,外界批評聲浪仍持續。非營利組織商業與人權資源中心亦在報告中揭露了類似指控。
捷安特集團在聲明中強調,公司致力於保障勞工權益,推動透明、公平及可持續發展,並將持續更新資訊,與全球利益相關者保持溝通。集團旗下品牌包括 Giant、Liv、Momentum、Cadex與Stages,並為Trek、Scott等品牌提供供應。
全站首選:于朦朧案延燒「中共宣布網路戒嚴2個月」!台網酸:何來言論自由
旅美教授翁履中今(25)日在臉書發文分析,捷安特事件凸顯台灣外籍勞工制度仍有改進空間,尤其在仲介費與住宿條件方面。然而,也反映一個現實:外籍調查記者與國際媒體在台灣相對自由的環境下,能將調查結果迅速影響他國決策,台灣社會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國際關注與本土利益。
「今天是捷安特,明天可能是半導體的碳排放,後天也可能換成其他產業的勞動制度。台灣以為自己因友善就能贏得理解,但在外籍調查者眼裡,衡量標準不是「你努力了沒有」,而是「你有沒有達到我認定的標準」。只要不符合,他們就會毫不留情批評、揭露,甚至帶來制裁。」翁履中表示。
翁履中指出,未來類似報導可能不僅影響自行車產業,也可能波及其他產業,如半導體碳排放與勞動制度,台灣需正視外籍聲音對國內政策及企業的影響力。並認為真的需要反思的,「是不是太過崇洋媚外,把外籍聲音看得比自己的聲音更重要?」

旅美教授翁履中今(25)日在臉書分析指出,捷安特事件凸顯台灣外籍勞工制度仍有改進空間,尤其在仲介費與住宿條件方面。 圖:翻攝自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