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截至24日下午4時,已17死17失聯32傷。花蓮縣立委傅崐萁批政府無作為,稱馬太鞍溪堰塞湖「爆破就解決了」。國民黨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直言不可能,只能密切監測、評估、疏散。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列出7點事實指,在傅崐萁要求「解決」前,林保署就在做了,唯一沒做的就是照傅講的爆破,因為根本不可行。

傅崐萁說,比照過去南投堰塞湖用爆破的方式就解決了,李鴻源表示不可能,整座山怎麼爆破?爆破可能帶來更多不可預測的災難,若要引流也要視條件而定,這次從颱風警報到溢流時間太短,只能密切監控、關注、疏散、安置。

當前熱搜:遭質疑太多黑歷史!徐榛蔚臉書開賑災專戶發文籲捐款被罵爆刪文了

張育萌24日晚間發文,針對堰塞湖是「人工湖」、造成嚴重災情是豆腐渣工程導致的謠言澄清,「堰塞湖不是人工湖,沒有『豆腐渣工程』的問題」,7月25日,花蓮馬太鞍溪山體大規模崩落,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是因河道被阻斷而形成的「天然湖泊」,因此不會有「設計不良」或「豆腐渣工程」的問題。

其次,8月21日傅崐萁在立院第二次提附帶決議,要求行政院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但傅從頭到尾都是說「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應該納入災後重建處理,做長治久安的治理」,一直沒說「具體該怎麼做」, 直到24日他才明說「比照南投爆破」。
「 溢流時間緊迫,工程改變行不通」,張育萌提及,7月26日,堰塞湖形成隔天,林保署就17次執行航拍取像任務,推算堰塞湖的蓄水量和水位上升速度,推估若不計算颱風或發生豪大雨,堰塞湖預計會在10月初「自然溢流」,從「 10 月初」這個時點往回推,有多少時間可解決問題?林保署務實評估,基本確定只有短短2個月,要做任何工程來直接改變堰塞湖都行不通。

至於有媒體使用「潰決」報導堰塞湖「溢流」,張育萌說明,這2個用詞有巨大落差,馬太鞍堰塞湖最終「溢流」,是湖水漫過壩頂,壩體被逐漸切開,缺口擴大、下切。23日樺加沙颱風的豪雨造成堰塞湖提早溢流,溢流口約有 6,800 萬噸水流出,湖中還剩 2,300 萬噸。據洪峰到達時間,大約 20 分鐘抵達上游橋,40 到 60 分鐘到光復市區。仍然造成不幸。

全站首選:堰塞湖溢流傅崐萁欲甩鍋中央! 她見 「卓揆1舉動」讚爆:傅氏夫妻踢鐵板

張育萌指出,若透過直接爆破,壩體會因震動或削坡失去平衡,壩體的鬆散砂石、泥流含水量高,摩擦力低,在極短時間內整體崩塌,代表原本存續的 9,100 萬噸水會在極短時間大量下洩。不只洪峰流量會遠高於自然溢流,水中夾帶的巨量土石衝擊力極大。光復市區在直接下游,坡度大,洪水傳遞時間會被壓縮得極短。就這是李鴻源提醒「馬太鞍是潰壩,不是潰堤」,也就是水位超過壩體,壩體整個垮下來,「幾千萬噸水往下衝造成很大的洪峰。」

張育萌說,傅崐萁講了一個月「長治久安的方法」,終於說清楚,他希望中央「比照過去南投堰塞湖用爆破的方式」,傅指的應是規模比較大的九份二山堰塞湖(位在南投、國姓鄉、中寮鄉和草屯交界),九份二山堰塞湖是使用「人工開挖溢洪道」方式處理,與馬太鞍有很大不同,前者是
是地震後大塊崩落岩體形成的堰塞湖,堆積緊密,壩體結構相對穩固、厚實,沒有持續的大規模滑動,工程團隊可以用地質鑽探,確認壩體有穩定性,不會因為小規模爆炸就全面崩塌,且九份二山崩塌點距道路不遠,可以大量調用挖掘機、鑽孔機等大型機具。

張育萌強調,馬太鞍溪所在的深谷偏遠、坡面陡峭,完全沒有現成道路,連人走的路徑都沒有,更不用說機具幾乎無法進場;如果要開炸,要靠直升機吊掛炸藥、機具。但計算溢流時間只剩不到兩個月,時間迫近,根本無法完整施工再安全撤離。

張育萌直言,傅崐萁在8月13日要求「解決」前,林保署就在做了,航拍與架設監測設備、做下游的防護工程,河道疏濬以降低洪水水位、補強馬太鞍橋墩以避免洪水衝擊、修補堤岸缺口,並針對「自然溢流、颱風豪雨、地震、管湧」四種情境設定警戒標準,也與花蓮縣政府協調疏散演練,例如在 8 月 12 日楊柳颱風來襲時,已預防性撤離 697 人。這次,樺加沙颱風來襲,林保署就是依照颱風大豪雨的情境,通知花蓮縣府執行疏散,唯一沒做的,就是照傅崐萁講的爆破,因為實在不可行。

張育萌表示,林保署至今仍時刻在監測馬太鞍堰塞湖剩餘的湖水,以及壩體狀況,至今還是紅色警戒,請大家互相提醒,不要靠近溪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