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樺加沙颱風影響,花蓮下起超大豪雨,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下午溢流,下游的光復鄉慘遭洪水淹沒。這一堰塞湖問題的根源,可能來自2024年0403地震,造成花蓮山區大面積土石崩塌以及山體鬆動,再加上今年7月薇帕颱風大雨沖刷再次崩塌之下形成,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建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紀錄的自7月以來對於這一近乎無解的堰塞湖處理情形。
這座堰塞湖於7月成形只有短短2個月,規模龐大,量測估算,天然壩高約200m、壩寬約2,300m、壩長約600m,壩體體積約2億立方公尺;滿水庫容約8,600–9,100萬立方公尺;8/20時庫容約3,960–4,800萬立方公尺(43–53%),湖面距溢流口約39–50m。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足以摧毀整個下游市區。
當前熱搜:裝不了了?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宣布放棄WTO開發中國家待遇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提到,根據許多專家研判,短期內的壩頂工程(降挖、爆破、虹吸)均評估為不可行;中長期將持續檢討通達道路、持續清淤與防砂工程配置,並滾動調整警戒區與對策。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建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指出,在7月發現堰塞湖後,農業部成立應變小組;啟動空勘、航測建模與初評。8月第一周機制建立與跨機關協調、壩頂現勘與安全限制,規劃下游預警與疏散方案雛形。 在8月第二周與地方研商,進行專家會議與預防性疏散。
到了8月中,楊柳颱風前後啟動預防性疏散與跨機關研判,當日完成259戶697人撤離;颱風過境後研判壩體暫穩,解除警戒,持續即時監測與整備。颱風過後,再度加強監測能量,遙測補強、每日通報與儀器演練,空勤協助壩頂裝設水位計,提高回傳頻率與判讀精度;同步公開監測面板與跨單位共享數據以支撐預警決策。
現正最夯:人家「電磁彈射」它搞「電池彈射」! 出事會拋出3米外 網譏 : 射災難給別人
8/27日,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明確分工三小組包含壩體/工程、疏散的時程,「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要求於10月初可能溢流前,加速清淤、補強橋梁保護,並精進監測與對外溝通。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在9月第一周製作村里避難疏散圖,同時,農業部也在月中預告9/16於光復、萬榮、鳳林警戒區發送「細胞廣播(CBS)測試警訊」,以檢核演練時訊息送達與通報效率,避免實戰時資訊落差。到了9/19日再度更新馬太鞍溪潰壩影響範圍,調整避難疏散作為。專家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之沖刷型事件。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的豪雨,9月22日先啟動預防性疏散,花蓮縣先期執行預防性疏散,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列管1837戶、實居8524人;啟設3處收容所,並輔以依親與垂直避難等分流措施。到了昨日14:50發生壩頂溢流,對光復鄉市區造成嚴重災情;14:50 發生壩頂溢流,後在15:08 首波洪峰衝到馬太鞍溪橋,約在15:30左右馬太鞍溪橋遭沖斷;16:00左右土石泥流溢淹至光復市區。花蓮縣府成立應變指揮所,調度大型機具於安全時窗進駐與支援抽排、河道淨空與後續搶修。

馬太鞍溪堰塞湖。 圖: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