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台灣紀念安倍的高度政治象徵

今天,國立政治大學正式成立全球第一個以日本故首相安倍晉三為名的常設研究機構「安倍晉三研究中心」,由日本研究學程主任李世暉教授出任主任。隨著中心成立代表對安倍在外交、戰略與民主價值方面貢獻的肯定,同時顯示台灣在國際關係及學術外交上的成熟與自主。正如總統賴清德在揭牌中強調,安倍宣示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使兩岸至今尚未見砲火、能享寧靜和平,是其遠見卓識的體現;而此中心不僅保存與紀念,更是將安倍理念轉化為兩國實際互動與政策對話的根基。

延燒焦點:安倍晉三研究中心揭牌 賴清德細數貢獻:台海至今不見炮火要歸功他

此外,研究中心成立於安倍的冥誕,正值「國際和平日」,象徵意義濃厚,這不只是一種回憶,而是以制度方式延續自由、民主與人道的價值承諾;而透過這樣的紀念設置,台灣社會表明,安倍的理念並未隨時間淡去,反而成為台日共同價值與未來戰略的坐標

二、安倍昭惠談話:延續安倍理念與台日情誼的真摯表白

揭牌儀式上,日本故首相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數度哽咽致詞,展現出個人情感與歷史責任交織的複雜情懷,尤其她坦言雖身為政治人物配偶,對安倍生前戰略政策涉獵不深,卻在近年與台日各界人士的互動中,逐步理解其理念與志業,進而自我定位為理念傳承者;並強調這不僅是對先夫的紀念,更是對台日關係未來發展的具體承諾。

同時,安倍昭惠指出,政大設立全球首座以安倍命名的研究機構,領先日本本土,令她深感榮耀與責任交加,安倍卸任後多次表達訪台心願,卻因局勢未果,留下遺憾;她承諾將積極參與推動學術研究、政策對話與青年交流等活動,讓安倍所倡議的民主、人權與和平理念,轉化為可持續的實踐基礎,深化兩國合作的社會根基與價值連結。

三、台日深化合作的戰略平台:安倍研究中心的多重功能

安倍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止於歷史追思,更為台日雙邊合作建立起前瞻性架構,並誠如總統賴清德所提出「安倍政經塾」的願景,象徵中心將成為集研究、教育、外交與青年培育於一體的綜合型智庫,功能與定位涵蓋以下四大方向:

(一)學術與政策並進的研究基地:如同政大校長李蔡彥指出,該校過去已耕耘日本研究多年,如今設立安倍中心,有助於深化對日本外交、安全與內政政策的系統性理解,並特別強調安倍的「社會5.0」與「地方創生」理念之當代意義。

(二)跨世代台日交流的催化劑:教育部長鄭英耀也強調,中心不僅是研究機構,更肩負青年交流與共同價值傳承的角色。透過持續的師生往來、短期研修與實務合作,可使安倍「民主島鏈」理念由抽象走向實踐。

(三)公共外交與戰略對話的新場域:面對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安倍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如今中心有望成為推動台日與日美台三邊對話的平台,深化台灣在「自由開放印太」戰略中的存在感。

(四)國際形象建構與國際學術鏈結的樞紐:中心未來可與日本「安倍派」成員所屬智庫連結,如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等,並參與CPTPP、Quad等戰略政策議題。

四、從經貿合作到民主島鏈:安倍對台貢獻的實質與象徵

在台日政府與民間的高度互動基礎下,安倍對台的支持已不只是象徵性言論,更有具體實績與深遠影響。從賴總統與鄭部長的致詞中,可歸納出以下五項安倍時代對台貢獻:

(一)緊急援助展現人道情誼:無論是2016年台南地震或2018年花蓮地震,安倍皆以個人與官方名義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展現高度情誼。

(二)疫苗與農產品援助推動互惠經濟:疫情期間,日本捐贈台灣400多萬劑疫苗,安倍更親自拍攝與台灣鳳梨合影,促成日本成為台灣鳳梨最大出口市場。

(三)推動半導體合作:安倍內閣時代即倡議強化台日半導體合作,奠定今日TSMC熊本設廠基礎,形成反制「紅色供應鏈」的科技聯盟。

(四)戰略理念引導台日安全對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僅打破日本外交長期禁忌,也促使台灣納入日美安保同盟的地緣想像。

(五)多邊戰略促進民主島鏈穩固:安倍所提自由開放印太(FOIP)戰略,成功引領「四方安全對話」(Quad)制度化,為台灣間接爭取更多國際空間。

五、制度化台日合作:研究中心的長遠影響

隨著安倍研究中心的成立,預示著台日關係進入制度性深化的新階段,究其長遠影響可望從以下三個層面持續延伸:

(一)對台日政治互信的強化:透過中心平台,台灣可與日本自民黨、在野黨與地方政府進行更頻繁的政策互動,有助於建立非政黨輪替下的穩定互信。

(二)對台灣高教國際化的提升:中心可作為「國際線上教育平台專案計畫」(JV Campus)的延伸基地之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日本及亞太學生來台交流,帶動台灣高教的亞洲連結力。

(三)對區域戰略的回應力增強:面對中國軍事壓力與國際結構變化,中心將培養熟悉日本戰略與外交語言的人才,將更具備與日美等盟友的戰略協作。

六、結語:從紀念走向行動,台日關係的新坐標

安倍晉三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象徵台灣社會對這位日本近代最重要政治家的深切緬懷,更是對未來台日合作的堅定承諾。因此,從歷史情誼到戰略連結、從教育交流到國際對話,安倍昭惠在致詞中所表達的願望,延續安倍晉三的理念,不負使命推動台日友好,為這個中心注入情感與責任的雙重驅動力。

台日關係的新時代,正是在這樣的「研究中心、政經塾、戰略平台」三位一體架構下展開。哲人雖已遠,但安倍晉三的理念與願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持續發芽、開花、結果;而未來將是安倍理念的實踐時代,更是台日共生共榮的實現時代。

作者陳文甲教授: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灣日本研究院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