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7號颱風「米塔」稍早生成,西北太平洋面還有2個熱帶性低氣壓,預計會在今(18)、明(19)兩天增強為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和第19號颱風「浣熊」。針對9月仍有颱風陸續有颱風生成,中央氣象署說明,其實9月也是颱風高峰期,平均有5.04個颱風生成,為颱風生成數第2多的月份,僅次於8月。

時序入秋,西北太平洋面卻有3個熱帶性低氣壓同時活動,其中,位於菲律賓呂宋島西北方海面的TD20在下午增強為輕度颱風「米塔」,將朝西北方向前進,預計今日起到週六間,其外圍環流將為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帶來局部大雨或豪雨;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則有雷雨發生機率。

全站首選:高市早苗的考驗: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威脅退出、黨內石破派可能造反

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資料,1958年到2024年間,每年約有25到27個颱風生成,高峰期在7到10月,其中,7月、8月、9月這三個月份生成的颱風,就佔全年的一半以上。而8月平均會生成5.39個颱風,9月則平均生成5.04個颱風,為一年中颱風生成數量最多的2個月份。

氣象署說明,通常4到5月平均每月會生成1個颱風,6月平均生成2個颱風。隨著時序入夏,7月平均會生成4個颱風,8月則平均生成5.39個颱風,為全年颱風生成數最高的一個月。入秋後,9月仍平均有5.04個颱風生成,10月平均有4個颱風生成。而冬季颱風生成數量較少,11月約有2個颱風生成,12月約有1個颱風生成,1至3月加起來大約只有1個颱風生成,是颱風生成的「淡季」。

氣象署提醒,9月下旬仍是颱風生成的高峰期,且下週還可能會有颱風接近台灣,千萬不要因為立秋已過,就忽略防颱準備的重要性。

氣象署提醒,9月下旬仍是颱風生成的高峰期。   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