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寺民主基金會(Westminster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WFD)與臺灣民主基金會今(17)日共同舉辦「智慧國會的 AI 指南:《國會應用 AI 指引》發布會」,邀請國內外專家、立法委員及基金會代表,分享國會應用人工智慧的國際經驗與未來發展方向,盼能協助立法院在 AI 快速普及的時代,探索如何透過科技強化民主治理,並降低潛在風險。
會議由臺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以錄影方式致詞,西敏寺民主基金會臺灣辦公室總監陳乃嘉致開場引言,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西敏寺民主基金會政府問責與治理專家 Franklin De Vrieze,及美國 POPVOX 基金會執行長 Marci Harris 先後發言。
延燒焦點:解放軍31架軍機擾台!逾八成跨海峽中線 國防部:全程掌握
WFD在新聞稿中表示,該基金會於去年出版了全球首部《國會應用AI指引》(Guidelines for AI in Parliaments),由 16國專家共同完成,目前已推進至十國語言版本。文件收錄各國國會應用AI的案例,涵蓋立法草擬、語音轉錄、公眾參與與議程協助等面向,並提出應注意的監管與安全問題。WFD 強調,AI 除了便利,也帶來隱私、民主監督等新挑戰,需要跨國跨領域合作,避免科技淪為民主風險。
臺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在致詞中指出,「在人人都用 AI 的時代,國會如此重要的機構,也必須學習使用AI」,但在導入之前,應嚴謹評估相關的安全、隱私與責任問題,而這本指引就是最佳參考。WFD 台灣辦公室總監陳乃嘉則補充,科技與民主的交織非常複雜,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確保 AI 成為民主助力,而非隱患。
蘇巧慧則表示,AI 應用若妥善規劃,將能改善立法品質、減少立法錯誤,並提升民眾參與;但同時也存在被操弄與責任歸屬的疑慮,因此必須謹慎討論與規劃。她肯定這本指引清楚整理案例,期許社會各界能共同尋找適合的 AI 使用方式。
葛如鈞分享自身經驗,指出立法院其實在 AI 應用上已屬前段班。他曾透過 AI 合成聲音,協助聲帶臨時受損的委員完成質詢,也以 ChatGPT 製作「AI 周爺爺」來模擬立院秘書長解釋法案。他認為,《國會應用AI指引》對國會的意義,就像「AI 基本法」對國家一樣,能清楚展現國會對新興科技的態度。他期望立法院未來能借鏡國際經驗,推動更透明、更有效率的運作,並讓人民能更快掌握國會資訊。
WFD 專家 Franklin De Vrieze 提醒,若國會忽視 AI,將加劇科技發展與監管間的落差。他舉例歐洲議會、加拿大、巴西、荷蘭、愛沙尼亞等已正式導入 AI,顯示 AI 具潛力,但也凸顯制度化規範的重要。
POPVOX 基金會執行長 Marci Harris 則分享,美國國會如何組成工作小組、制定指引並推動培訓,並展示多種 AI 工具,如解釋議事規則的機器人、協助新進員工理解國會運作的助手。她提醒,立法者不應把 AI 當作最終答案,而應將其視為「積極的實習生」,提供選項供人類檢驗與決策。
透過這次活動,西敏寺民主基金會與臺灣民主基金會希望引領立法院與國際經驗接軌,推動國會AI應用的討論,打造更開放、多元且負責的智慧國會,讓民主在AI時代持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