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國稅局日前揭露,一名新住民透過電商與社群管道販售東南亞生活用品與保養品,一年多來銷售額高達1800萬元,但始終未完成稅籍登記,也沒有開立統一發票。最終,在AI系統比對下遭查獲,補繳稅額約91萬元,並依法面臨重罰。

據國稅局調查指出,該名新住民自2023年起便積極經營網路事業,不僅透過平台上架商品,還利用粉絲專頁凝聚消費族群,每月營業額都超過營業稅起徵點。然而,她未依規定辦理登記與報稅,導致漏開發票及漏報銷售額,金額累積高達一千八百萬元以上。

精選報導:家寧一家涉逃漏稅交保!「7萬美金流向不明」Andy申請查帳成功

國稅局提到,這起案件是透過「智能稅務應用系統(STS)」比對交易紀錄與資金流異常,才順利查出。該系統能整合跨平台資料,協助鎖定長期高額交易卻未報稅的賣家,成為打擊網路逃漏稅的重要工具。

北區國稅局提醒,目前營業稅起徵標準為「銷售貨物達10萬元」或「提供勞務達5萬元」,一旦達標就必須依法辦理稅籍登記並繳納營業稅。若在稅局主動查核前自行補報補繳,可望減免處罰;反之,一旦被查獲,不僅要補稅,還可能面臨加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