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咖啡廳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21場(「鏈結世界」系列第28場),主題:「斷開『一中』鎖鏈:台灣國際地位需要怎樣的正常論述?」

主持人、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開場表示,政治的核心是權力、法律的核心是權利,兩者在憲法與國際法交會,是較少人關注的重要議題。中國的九三閱兵試圖凸顯「一個中國」,但事實上台灣與中國在過去80年都互不隸屬,究竟是「一個中國、兩個中國、還是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將邀請專家學者說分明。

全站首選:(影)葡萄牙里斯本知名地面纜車「榮耀升降機」脫軌!至少15死18傷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中國賣力形塑自己是二戰戰勝國,透過輿論戰和法律戰營造「二戰結束、台灣回歸中國」的錯誤印象,更想藉此消滅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法人格。今(2025)年5月,習近平投書俄羅斯媒體說《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確立了中國對台主權,宣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內容「不容挑戰」。

外交部與陸委會都對習近平的說法有所回應,外交部長林佳龍今(2025)年7月在國際法學會亞太研究論壇的致詞中明確指出:「《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是宣示性的政治聲明,非法律文件,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是《舊金山和約》,事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透過自由化與民主化,奠定了中華民國台灣是唯一合法治理台灣的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對等並存的現實」。郭玫岑認為台灣的主權論述除了要面對國際法原則,還得對抗中共設下的「一中三段論」,這是台灣的生死存亡的課題——就像姜皇池老師在之前的週三青年日所說:「如果我們陷入一中框架,將來就是被關門打狗」。

郭玫岑說,今天的討論對台灣非常重要,當中國持續進行輿論戰跟法律戰,清洗記憶、扭曲事實,台灣人必須清楚地回答自己是誰,找出台灣國際地位的正常論述,講出台灣的故事,才能向世界展現自身的主體性,逐步對外尋求承認。這個工程不能只靠一個世代,而必須有一代接著一代的努力。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姜皇池回顧二戰至今的國際法,爬梳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直言我們應斷開一中的鎖鏈,因為1912年的中華民國已不是現在的中華民國。事實上,我們已決定變成中華民國台灣。蔡英文總統已在2021年雙十節演講指出,我們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四個堅持」就是台灣國際地位正常論述的重要基礎。

姜皇池說,台灣必須持續與中國在主權論述爭鋒,表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長期而言,我們應在合適時機與場合持續強調「中華民國(台灣)」願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存,並在確認安全網的前提下,尋求可行與安全國際訴訟機會,並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玉潔指出,《舊金山和約》刻意避免台灣主權被移轉給中國,被歸納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但在民主化後,台灣地位已透過「人民的有效自決」得到決定,換句話說,台灣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應跳脫過去環繞主從關係的提問,也就是追問「台灣是不是中國(或中華民國)的領土」,轉而重新擺正「台灣政治共同體」的主體地位,透過台灣這個政治共同體在民主化過程中的憲政實踐,展現新的國際法論述。

陳玉潔強調,「台灣政治共同體」成為國家,既符合國際法理,也符合全球利益。這彰顯國際法對於人民自決權的尊重,也將與其他民主國家一起抵抗威權擴張與侵略,共同維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國際治理做出重要貢獻。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憲法隱含的一中思維」、「國民黨重新執政會否改變現狀」、「巴勒斯坦對照台灣」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9月10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中國大外宣與對台灰色地帶作戰」,邀請馬準威(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黃兆年(政大國發所副教授)、李志德(前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一同參與。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   圖: 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   圖: 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玉潔。   圖: 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姜皇池。   圖: 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