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黃清龍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分析,當前台灣媒體環境正面臨世代交替與價值衝突,年輕記者薪資僅三萬元出頭,生活艱困,卻仍要承受體制壓力。他不惜以自身經歷,批評老東家《聯合報》,指出該報在解嚴前後的關鍵年代「保守得一塌糊塗」,與台灣社會民主化的潮流背道而馳。
黃清龍回憶,自己在《聯合報》任職僅兩年多,雖曾獲模範記者獎肯定,但內心卻日益沮喪,「編輯部被眷村背景與政戰系統出身者把持,本土聲音長期遭壓抑,導致新聞與街頭真實形成巨大落差」。聯合報記者在社運場合常遭民眾辱罵,被視為當局爪牙,使他深刻感受到報社與社會氛圍完全脫節。
當前熱搜:罰不到退役「校級軍官」! 他赴中看閱兵還高調嗆 綠委氣到要修法「捍衛國軍尊嚴」
隨著1987年解嚴、1988年蔣經國過世及報禁解除,台灣報業快速多元化,黃清龍發現,儘管兩大報壟斷市場,新興媒體如首都早報、自立晚等仍相繼創立,反映出社會對多元資訊的渴望。他也在這段期間「周遊列報」,最終於1992年進入中國時報。
談到為何違約離開聯合報,黃清龍坦言是出於理想,入職因獎學金須服務五年以上,但仍決定辭職,即便轉入首都早報後薪資腰斬,一年收入少了20萬元,他也認為值得。黃清龍不忘強調,「在民主化風起雲湧的時代,新聞工作者更應堅持價值,而非被困在保守體制中」。

黃清龍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批評老東家《聯合報》,指出該報在解嚴前後的關鍵年代「保守得一塌糊塗」,與台灣社會民主化的潮流背道而馳。 圖:截取自YouTube/矢板明夫 New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