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第二大電梯品牌,通力電梯進軍台灣35年卻僅有5%市占。兩名出身台灣的高層,能否帶領公司在家鄉突圍?

走進占地7.3萬坪的廠區,數十支機械手臂正井然有序地製造電梯。一旁矗立的,是高達235.6公尺、相當於70層樓高的測試塔,不間斷地檢測雙層車廂運行狀況,受檢測的電梯,只需短短25秒就能直達頂樓,打破高速電梯的極限速度。

延燒焦點:(影) 烏軍收復頓涅茨克要地! 重新插上烏國旗 17俄官集會遭全殲

這裡是全球第二大電梯品牌——通力電梯(KONE) 位於中國崑山的生產與研發基地,更是目前全球電梯業者單一產能最高的廠區,年產量超過十萬台,相當於台灣一年電梯總銷量的十倍。

來自芬蘭的通力,已有115年歷史,每日運送人次超過20億,總維修保養台數達170萬台。去年,通力營收更是刷新歷史新高,來到111億歐元,在歐洲、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市占超過兩成,不是名列第一就是第二,舉凡世界第二高樓、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樓」(Merdeka 118),乃至於興建中的全球第一高樓、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塔」(Jeddah Tower),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全球電梯巨頭即使進軍台灣已35年,新梯市占率卻僅有5%,宛如一頭睡獅。如今睡獅甦醒,想找回尊崇的冠冕。

「過去,我們確實無法和本土化品牌相抗衡。」通力大中華區財務副總裁賴家台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坦言。

他沒說的是,台灣客梯市場長年被三菱、日立永大、崇友三雄主導,這些品牌憑藉在地製造優勢,有效減少製作及運輸成本,深受住宅建商青睞,合計市占逾八成 。

「現在,我們想要打破這個恐怖平衡!」賴家台語氣一轉,眼神堅定。這場逆轉戰由賴家台吹起號角,並找來47歲同樣是台灣人,具備雀巢、康寧等外商管理經驗,曾負責大中華區戰略及市場部的劉繼然,出任通力台灣董事總經理。首見的「台灣雙人組」,能否打破市場長期被三雄盤據的生態?

主攻大型建案 提高知名度

「通力電梯內唯二做到高層的台灣人聯手,看得出對經營國內市場的野心。」不願具名的電梯業者分析。不過該業者也提醒,如何提高知名度將是通力在台灣的棘手課題。

劉繼然受訪時直言,「品牌知名度太低」是通力在台發展的最大痛點,即使拿下台北大巨蛋、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捷運板南線、晶圓代工龍頭等電梯標案,品牌能見度仍被國內本土、日系品牌的鋒芒掩蓋。

因此,走馬上任後,劉繼然檢視公司自身的優劣勢,做出改變接單策略的決定。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98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別再唱衰高股息!平準金指引卡不住配息,00919配0.72元,至少還能撐9季...一表看懂月領1萬「哪檔最划算」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3/post/202508280041/

台積電是印鈔機,新應材(4749)就是墨水!億元教授押上身家,看好股價飆2千元:揭「1根漲停板」背後暴漲天機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508290013/

   圖:今周刊 提供

   圖:今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