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雄市長民進黨黨內初選將採用「對比式民調」,讓4位參選人分別和國民黨的柯志恩配對,進行電話比民調。左楠區市議員參選人薛兆基今(1)日在「南主角」雜誌「關鍵評論」率先發文提醒,「對比式民調」表面上看起來科學又公平,但其實暗藏不少陷阱,甚至可能衝擊真正的「初選公平」,基於對黨的關心,他憂心表示民進黨參選人民調顯示在伯仲之間,只要有30位受訪者「策略性表態」,就會影響民調3%上下,這樣的情況下被他黨灌水的機率很高,不能只用一種民調定輸贏。

薛兆基表示,在市民普遍不了解對比式民調方式與意涵的背景下,對比和互比式民調的設計,不僅能避免結果失真,也能讓初選程序更加透明、公正,真正體現民主精神;民進黨內部的初選結果,往往決定大選的走向,下一屆高雄市長民進黨初選,將採用「對比式民調」,很多民進黨支持者回答時,並不是單純選自己最支持的綠營候選人,而是心裡想著誰比較能贏過對手?這樣的策略性思考,讓民調結果不再是真正的支持度,而是混合了算計與想像。

現正最夯:2台男沖繩潛水失蹤!困30公尺海中洞窟3.5小時 雙雙溺斃

他說,更大的問題是,對比式民調並不限於黨員,而是向全體選民調查,這代表國民黨或其他政黨的支持者也能「動手腳」;舉例來說,藍營支持者可能故意支持他們認為最弱的民進黨候選人,好讓這個人贏得初選,最後大選時藍營更好打,這樣一來,民進黨的初選就不再只是黨內競爭,而可能變成外部勢力暗中影響的角力場。

更弔詭的是,「假想敵怎麼設定」會嚴重影響數字。薛兆基指出,如果拿一個聲量大但選票有限的人來比,民進黨參選人的支持度就會被高估;如果拿一個聲勢強的人來比,數字又會被低估,這些「假想敵」在初選過程中不斷曝光,反而還幫對手增加聲量,最後如果大選真正的對手不是當初設定的那個人,這份民調的參考價值就大打折扣。

薛兆基表示,更關鍵的是,對比式民調的本質是在衡量「誰比較有勝算」,而不是「誰在黨內更受支持」。基層支持者所真正重視的,可能是候選人的理念、在地服務、對黨的忠誠度、創新的思維,但這些在對比式民調裡幾乎完全消失。久而久之,候選人的策略會從「爭取黨內認同」變成「討好中間選民」,這顯然是本末倒置。

他強調,要避免這些問題,光靠單一對比式民調是不夠的,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同時參考「互比式」和「對比式」民調;互比式民調能直接反映廣泛基層的真實意向,而對比式民調則提供候選人在大選中的潛在勝算,兩者搭配,才能讓初選結果更接近真實民意,也更符合公平正義的精神。

他最後說,就民調的妥適性來說,對比式民調並不是洪水猛獸,但如果在初期就完全依賴它,初選的公平性恐怕會被稀釋,甚至讓外部勢力有機可乘。唯有雙軌並行,才有可能守住真正的初選正義。

薛兆基憂心表示民進黨下屆市長參選人民調在伯仲之間,只要有30位受訪者「策略性表態」,就會影響民調3%上下,被他黨灌水的機率很高,不能只用一種民調定輸贏。   圖:薛兆基/提供(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