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避難包2(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31日電)如何準備緊急避難包令許多人苦惱,有人考慮買弓和防身武器,也有人擔心還沒避難糧食先被小孩吃光。消防署專委張榮助說,每個人需求都不同,個人適用就是完美包。

受地震、風災頻傳和國際戰火不斷,緊急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用途則是提供民眾在面對天災人禍發生時,於緊急撤離前往避難收容處所期間,所需的短期維生、求生用品。

現正最夯:2台男沖繩潛水失蹤!困30公尺海中洞窟3.5小時 雙雙溺斃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專委張榮助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已知資料顯示,緊急避難包的起源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歐洲和日本等國民眾為躲避戰爭,在前往避難處所前,會預先備妥一路所需維生用品,後來一路沿用至今。

張榮助提到,緊急避難包是個人臨時避難或前往防空避難處所期間,可立即隨身揹行攜帶的必備物資,內容物可助維持基本生存需求,平時可先預作準備2至3天的個人維生物資需求。

但如何準備緊急避難包成許多人頭痛難題。有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表示,自己具有急救證照且長期都在準備緊急避難包,多數物品都已備妥,但考慮是否要買弓;也有其他網友詢問,有無推薦的防身武器用品,可放在緊急避難包內。

還有網友認為,永遠不會有準備完美的時刻,但準備是為了讓心裡有安定感;另外,有網友則是準備新台幣數萬元現金,以備避難時無法刷卡之需;也有家長憂慮剛放妥緊急避難包內物品,但糧食已經被小孩吃光光,還沒避難就先被氣死。

張榮助說明,緊急避難包的內容物品是視個人需求準備,沒有一定準則或是最完美範本,因為長者、孩童或病人的需求都不同;苦無思緒者,可上消防署官網查看緊急避難包準備清單參考,再依個人需求調整。

他指出,準備項目主要囊括「緊急糧食飲水」、「醫療及清潔品」、「禦寒保暖衣物」、「貴重物品」和「其他」等,基本上以能維持3天生命的基本需求份量為主。

同時,備妥緊急避難包後,建議可放置於家中隨手可取得處,並定期檢查內容物的使用效期及更換。

張榮助說,人們晚間在家休息時,若突遇緊急災難狀況,應變力通常相對弱,若有預先準備好的緊急避難包,就可迅速一包拎走逃離;白天上班、上學多為清醒狀態且周邊多人群,一旦發生緊急狀況,求援互助管道相對多。但行有餘力者,仍可多準備幾個緊急避難包置放不同地點因應。

不過有些網友仍說,緊急避難包內還是有出現一些非必要品,像是相機、零食或個人喜愛物品等;也有在考慮是否要幫家中犬、貓準備緊急避難包的飼主。

消防署1名資深人員認為,民眾避難期間的心靈慰藉或安全感不容忽視,在國外多國的避難指引中,也不乏支持民眾攜帶個人嗜好物品,甚或是性感寫真書籍,但仍要以可負擔重量為主要考量。

同時,避難物品準備也要將身處環境因素納入,曾有民眾特別準備鑽木取火工具,但都市物資足且避難處所距離都近,野外求生工具可用性相對不高。

張榮助最後提醒,緊急避難包種類繁多,市面成套販售也常見,但政府向來都是鼓勵民眾自行準備;他也澄清,內政部並未統一發放,僅宣導建議民眾準備適合個人用的緊急避難包。(編輯:蕭博文)1140831

如何準備緊急避難包令許多人苦惱,消防署專委張榮助(圖)說,緊急避難包概念起源於二戰期間,準備適合自己避難需求的內容物就對了。中央社記者黃麗芸攝 11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