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顯示,今年6月中國啤酒在台市占率達39%,正式超越台灣啤酒的36%,形成「死亡交叉」。民進黨立委郭國文、鍾佳濱與徐富癸今(29日)召開記者會,直指中國啤酒是「紅色供應鏈」最典型的案例,並要求財政部與經濟部提出更積極的因應措施,協助台灣釀酒產業。
郭國文指出,中國啤酒產業背後是國家力量全力支持,從上游原料到下游包材,都可見政府補貼與國有企業參與。例如麥芽供應商永順泰母公司由廣東省政府持有9成股權,每年獲得近6千萬元台幣補助,中糧與農墾麥芽更是全國有企業,補助金額動輒上億。至於鋁罐與玻璃罐,美國等國早已認定中國價格嚴重失真,顯見中國藉由低價策略扶植本國啤酒。
精選報導:「當成民間單位卻享用政府資源」 郭國文氣罵數發部:乾脆廢掉好了啦
徐富癸進一步揭露,今年5月起進口商就提前囤貨,6月進口量更比去年同期暴增110%,讓中國啤酒市占率一舉升至39%。即使財政部7月已對麒麟與百威分別課徵13%與33%的臨時反傾銷稅,7月進口量仍比去年增加27%,顯示稅率偏低,無法有效抑制低價傾銷。
鍾佳濱則提醒,中國啤酒多年透過行銷手法,使台灣消費者誤認其為美、日甚至國產啤酒,主管機關應要求加強產地標示。他建議,《酒類標示管理辦法》明年1月上路後,應搭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設下更嚴格條件,讓市場機制在資訊透明下發揮作用。
台灣釀酒商協會理事長曾煥昌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啤酒在進口市場占比從25%攀升至75%,足見「紅色供應鏈」影響力。台酒總經理賴煥宗則強調,台啤並非要求保護,而是期待公平競爭的環境。
財政部與經濟部也做出回應。關務署長彭英偉表示,7月底已派員赴中考察,將於9月下旬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討論最終課稅認定。國庫署副署長林秀燕則指出,正研議調降原物料關稅以協助產業。經濟部國貿署主任秘書黃瀞萱補充,未來將與國庫署合作輔導釀酒業者,並研議貿易許可的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