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軍費開支持續攀升,尤其是北約成員國與美國盟友在安全壓力下大幅增加軍費,使得軍工市場出現爆炸性成長。然而,由於多數國家缺乏自主研發尖端武器的能力,這些新增軍費最終大多流向美國等少數軍工強國。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數據,自 2023 年以來,全球軍工企業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均為美國公司。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穩居全球最大軍事企業,其核心產品 F-35 戰機更是各國爭相採購的焦點,是全球生產最多五代機的公司。

持續更新:(影) 百萬地雷佈烏領土! 遍佈1/4國土 俄佈雷車接連被炸 俄兵拆雷當場爆

近年來,全球軍費開支持續攀升,尤其是北約成員國與美國盟友在安全壓力下大幅增加軍費,使得軍工市場出現爆炸性成長。 圖:翻攝自NATO官網

截至今年 7 月底,洛克希德-馬丁已向多國交付超過 1,200 架 F-35 戰機,手上仍握有逾 3,000 架訂單。北約秘書長更透露,未來幾年歐洲成員國對 F-35 的需求量將高達 700 架,顯示該機型市場前景仍然強勁。

然而,F-35 戰機並非毫無爭議。專家指出,該機在軟硬體方面問題頻仍,目前仍處於低速生產階段,年產量僅約 160 架。全球僅有 3 座總裝廠:美國德州沃思堡(佔91.31%產量)、義大利卡梅里(4.24%)、以及日本名古屋(4.45%)。

儘管 F-35 已在部分局部衝突中投入使用,但其能否在對等強國間的高端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仍有待檢驗。有分析認為,對許多依賴美國軍事保護的國家而言,購買 F-35 更多意味著「支付保護費」,而非單純的戰力提升。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穩居全球最大軍事企業,其核心產品 F-35 戰機更是各國爭相採購的焦點。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矚望雲霄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穩居全球最大軍事企業,其核心產品 F-35 戰機更是各國爭相採購的焦點。   圖:翻攝自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