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將於9月9日掛牌成立,兩屆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好手李洋確定成為首任部長,今(27日)他透過臉書證實,並發表六大政見。對此,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喊話,李洋作為首任運動部長,必須正視六大挑戰,而賴政府應該成為李洋的加速器,而非讓行政院長卓榮泰成為李洋的包袱。
楊智伃表示,出任首長需要決心與承擔,這也代表運動員不僅在場上爭取榮耀,也能在公共治理領域承擔責任。然而,祝福的同時,作為在野黨的發言人,更需要對賴政府提出嚴肅的提醒。眼下,總統賴清德面對慘淡的民調,理應落實改革,不能讓運動人才只淪為形象看板,否則對不起台灣人民對運動發展的期待。
持續更新:石崇良接衛福部長 白委讚「想不出更理想人選」、白發言人嗆「向萬華道歉」
楊智伃表示,運動部的成立必須承擔起運動圈的期盼、改善台灣運動長期困境的責任,而賴政府更應該讓李洋發揮所長,為運動部接下來的改革與發展奠定好的環境。
楊智伃表示,運動部成立後必須正視六大挑戰。第一、人員專業與行政轉型,過去體育署多以教育體系出身的官員為主,缺乏跨領域的行政與產業人才。升格為部後,如何引進兼具政策專業與運動產業經驗的人才,避免只是「換牌不換人」,是第一個關鍵。
楊智伃接著提出,第二、預算規模與資源分配,體育署升格為部後,如何確保預算擴充並有獨立決策權,尤其是在社區運動設施、全民運動推廣上的分配,將考驗部長的能力。第三、法規修正與制度設計,現行法規多數仍依附在教育思維下,並未全面反映運動產業與社區運動的需求。運動部成立後,若沒有配套的法規修正與制度創新,改革將淪為形式,無法支撐長遠發展。
楊智伃再提出,第四、學校與社區的分工,理想上,教育部應專責學校,運動部則應主導社區。然而,現階段職權切割並不明確,資源與責任重疊。運動部必須走出與教育部不同的路線,建立清楚的分工,才能避免行政空轉。第五、基層體系的完整建構,基層不能只停留在校園,還要延伸到社區。運動部若無法推動從校園、社區到產業的完整體系,就無法落實「全民運動」的目標,這是運動部存在的核心價值,也是最難突破的瓶頸。
最後,楊智伃提醒,運動部既然是「部」,就必須展現不同於過去「署」的格局與作為。如果只是換了名稱,卻仍延續教育部的思維,社會對運動部的期待將迅速落空。李洋部長如何在轉變的過程中,調整人、預算的分配,進行法規調整,同時還不忘記自己的熱情、初衷以及最重要可貴的對於運動員的同理心,這將是李洋部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楊智伃表示,台灣需要的不只是比賽場上的一時榮耀,而是永續健全的運動發展環境。李洋這一場「比賽」沒有觀眾喝采,沒有勝利捷徑,只有一步一步的改革、一次一次的承擔。作為體大校友,她由衷祝福李洋,期盼李洋能為台灣運動發展未來的方向扛起關鍵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