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晶片功耗與散熱需求日益升高,竑騰憑技術創新與靈活布局,從鐵皮工廠躍升為自動化設備廠,在先進封裝與檢測領域持續拓展新機會。當AI晶片運算效能不斷提高,熱能與功耗也不免快速攀升,如何妥善在晶片上植入散熱片,因此成為先進封裝製程重點。而供應市場上七成散熱片製程自動化設備的,是一家位於高雄、資本額不到 3億元的公司,竑騰科技。

竑騰科技登記資本額不到三億元。圖:今周刊/提供

洞悉封測痛點創技術,靈活身段站上市場浪尖

所謂散熱片製程,是將晶片固定在基板上,再均勻敷上散熱膏與固定膠,最後再施加壓力讓晶片與散熱片緊密貼合,就像是替吐司(晶片)塗上果醬,再蓋上另一層吐司(散熱片)做成熱壓三明治。在半導體製程中,「塗抹」、「按壓」等流程全部仰賴機器設備;假使過程中出現任何誤差、偏移,導致晶片、散熱片貼合不順,都會影響晶片良率,是對精準度要求極高的關鍵後段製程。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烏克蘭為何連續攻擊俄境煉油廠、輸油管線? 原來有這5大好處

成立於1994年、在26日轉上櫃的竑騰,20多年來一直是稱霸該領域的自動化設備廠,包括台積電、日月光投控以及力成、江蘇長電等兩岸封測大廠,都向竑騰採購設備,「全球十大封測廠,有七家都是我們的客戶。」竑騰總經理徐嘉新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散熱片設備龍頭的起點,是一家高雄的鐵皮工廠。

徐嘉新回憶,當年27歲、在封測廠華泰擔任工程師的他與同事王裕賢,結識了自動化設備零組件代理商王獻儀,3人看好設備業前景,自籌兩百萬元創立自動化設備廠,鎖定資本支出高的半導體,「那是沒有太多負擔的年輕時期,我們想要出來闖闖看!」他說。

創業不久,公司就如願在半導體業立足。當時,在IC上負責傳遞電訊號的腳位(Pin),常因撞擊變形,導致測試廠無法測試晶片效能,國際設備廠與本土同業皆束手無策。後來一家高雄測試廠福雷電子因此找上初出茅廬的竑騰。在技術長王裕賢帶領下,竑騰開發出有效減少IC撞擊力道的設備,成功搶下訂單,並一舉打入受撞擊問題困擾的日月光、矽品供應鏈

因為團隊出身封測廠,竑騰憑著能充分理解客戶痛點,不斷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例如二十多年前,點膠、植散熱片機台仍是由日、韓廠商分別供應,竑騰就與日月光合作,開發出能整合相關製程的「一條龍設備」。

徐嘉新解釋,點膠、植片「一體機」的主要難度在於如何精準地「畫」散熱膠。王裕賢設計的特殊方案,能解決環境干擾和膠沾黏問題,提高自動化精準度。而因應客戶對成本、開發速度的要求,竑騰也將各式設備模組化,例如點膠模組、供料模組等,讓公司在短時間內快速變更設計、組裝並交付。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97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砸660萬買40張鴻海,1年大賺192萬秘訣「買了忘記它」!一堂139萬的理財課:認賠學到的3件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508220022/

00919配息0.72元?股價21.45破年線能買?達人公式揭甜價:月領股息1萬,本金只要這麼多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3/post/20250826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