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大罷免投票再次以0比7大失敗收場,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25)日轟罷團領導人曹興誠,是「最大受益者,他贏得了虛名」,卻成了失敗的「灰袍大法師」,搞出了一個一敗塗地的災難性群眾運動,到今天為止,一點罪惡感都沒有、一點責任感都沒有,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執政甚至最高當局都介入在裡面,不但是浪費政治生命,而且就是蹉跎執政的寶貴光陰,這是何等重大的政治錯誤。

游盈隆今日中午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

全站首選:和曹興誠互罵「民進黨內奸」游盈隆:他怕被秋後算帳先找替罪羔羊

對於兩波大罷免以0比32大敗,核三延役公投雖然沒過關,但也有高達430多萬人投下贊成票,壓倒性的支持,游盈隆說,726與823兩波大罷免,可清楚看出這是台灣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這個分水嶺的出現是意外的歷史插曲,但其後果卻是嚴重的、可怕的,並且可以改變整個未來政局走向;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必須非常嚴肅地面對,特別是執政當局。

游盈隆說,從一些跡象觀察,執政當局並沒有那麼清楚地意識到大罷免在整個台灣政治發展史上的意義,尤其是對於當前台灣政黨政治的衝擊,都還沒有意識到。

民進黨來講,游盈隆說,這次事件為「鐵達尼號撞到冰山」,鐵達尼號不是撞到冰山後就馬上沉沒,而是經過長時間的修正與調整,但最終仍然解體、沉沒,「這是一種可能的發展,但並非唯一的結果。」當變局發生時,重要的是,掌舵的人是否能夠有所因應,如果有正確的因應,也許就能閃過。

游盈隆說,「從某些角度來看,大罷免是一場沒有必要發生的政治衝突,但它發生了」,大罷免的形成似乎是必然的結果,因為許多主客觀條件正好浮現在那個時間點上。尤其是民進黨人,包括罷團,都還在想為什麼第二階段連署結束時,31比0的結果讓整個陣營如此興高采烈,覺得這是了不起的事情,他們認為不可能發生,但它發生了,且顯示接下來的情勢看好。但當他們懷著這樣的心情進入第三階段,結果卻先是24比0,接下來是7比0,讓他們完全錯愕,無法相信。

游盈隆說,自己從今年1月4日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宣布大罷免開始,就全程關注,並在中間每月都做調查。據封關民調預測結果,與最終結果百分之百一樣,當他將這件事情當成一個政治科學的研究分享相關資訊時,實際參與的罷團或是如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之流,就會覺得他們根本是在講風涼話。

游盈隆說,曹興誠其實對政治一知半解,不可能了解這整個大型群眾運動的發展、對社會可能的傷害,以及它可能發展的結果,但他樂在其中。「曹興誠是這次大罷免群眾運動或公民行動的最大受益者,他贏得了虛名。」曹興誠在過程中被吹捧、擁護,因為他有錢。他講了一些東西,像是反共護台、毀憲亂政,以及亡國感等,都是學民進黨那一些人在喊;曹興誠透過嘴巴,好像成了先知,變成了一個法師。

游盈隆說,可惜,曹興誠是一個失敗的「灰袍大法師」,搞出了這樣一場幾百萬人參與的災難性群眾運動,結果卻一敗塗地、灰頭土臉。他到今天為止一點罪惡感都沒有、一點責任感都沒有,這是一種「免責意識」,「我沒有責任」,有哪一個罷團的領導者認為他們有責任?他強調,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情勢,他研究政治心理學,發現這叫做一種「公民責任的免責感」,簡單來說,就是不需要負責任。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游盈隆提到,大罷免與十字軍東征有一些相似之處。當教皇一聲令下,說是神的旨意時,大家就往前衝到耶路撒冷要收復聖城。同樣地,大罷免聲稱現在受到中共的嚴重滲透顛覆,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危機,如果沒有罷掉國民黨這些立委,台灣就完蛋了,亡國感就吹了起來;罷團宣傳稱藍白在立法院胡搞瞎搞、毀憲亂政,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把他們拉下來。這與柯總召口氣相似,41席全部罷免,若沒有41席,31席全部罷掉叫做大成功,10席以上就是中成功,罷掉6席則是小成功,柯總召說,不會有小成功也不會有中成功,只有大成功、大罷免大成功。

游盈隆說,收復政權的心情,就像是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不讓「異教徒」控制,這就如同不讓國會被「藍白」控制一樣。但是,客觀事實上,他們做不到,這場大罷免在「力」與「理」上都輸了。他說,所謂的「理」,是批評藍白委毀憲亂政、反共護台、製造亡國感等,但這些說法從民調上看,並沒有贏得社會多數的共鳴,所以「理」字站不住腳。

游盈隆指出,民主政治的特質是定期選舉,這些立委剛選完一年多,甚至主張罷免的人,甚至還不到一年就在想進行罷免,這在台灣普遍的常識上也說不過去。因此,在「理」字上,這場罷免很困難。他表示,罷團那些說法只能在同溫層內得到掌聲與贊同,但只要離開同溫層,就會發現困難重重。他舉例,販夫走卒、市場賣菜的也會問你,人家不是剛選完嗎?至於「力」,你在深藍的地方要罷掉深藍,就好像在深綠的地方要罷掉深綠一樣,做不到嘛,這就是瘋狂、愚蠢的政治行動,這是令人扼婉嘆息的,執政甚至最高當局都介入在裡面,不但是浪費政治生命,而且就是蹉跎執政的寶貴光陰,這是何等重大的政治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