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署今(21)日宣布好消息!今年4月至今,回台產卵的海龜數量和海龜產卵數創下近年來新高,可見近年海龜棲地復育有成。然而,海龜產卵季結束,也代表海龜孵化高峰期將至,為海龜寶寶的安全著想,現在開始到10月為止,夜間在沙灘活動時應盡可能減少光源或噪音等人為干擾。
今年4月至今,墾丁、小琉球、蘭嶼、澎湖望安、東沙和南沙太平島陸續有海龜上岸築巢。其中,澎湖望安有3隻母龜產卵;南沙太平島已有超過70隻母龜上岸築巢,累計破百窩卵窩;蘭嶼的椰油沙灘成為新的母龜產卵地;墾丁的白砂、大灣等沙灘路續有海龜寶寶孵化;小琉球也追蹤到母龜長途洄游到東沙海草床補充能量,有助於提升海龜族群數量。
現正最夯:館長賣力舔共仍遭封殺慘賠 陳沂不解:你今天的發展 是台灣人給你的
海保署提醒,母龜上岸產卵季節已進入尾聲,隨之而來的是卵窩孵化高峰期。一般而言,海龜寶寶會在溫度相對較低的夜間破殼而出,並依靠本能爬出沙坑,在經歷重重困難後爬向大海。期間,噪音或強光等人為干擾,都可能讓海龜寶寶迷失方向,影響存活率。因此,每年的8到10月間,若在沙灘或海上活動時發現海龜,務必保持距離,不開手電筒、不打擾,更不要踩踏有標示海龜卵窩的位置,若發現海龜受困或迷路,應撥打1999或118專線通報。
此外,為使國人更加了解海龜所面臨的困境,以及保護海龜的重要性,海保署今年持續在小琉球舉辦海龜街頭開講和預約式講座,協助大家建立「與海龜共存」的友善行動意識。

由於海龜寶寶容易受光害影響迷失方向,海龜棲地附近設有友善生態路燈。 圖:海保署/提供

海龜卵窩周圍標示。 圖:海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