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7月31日發布「調整對等關稅稅率」行政命令,將台灣稅率調整為20%,賴政府強調是「暫時性關稅」,期望能爭取再往下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表示,貿易失衡若狀況改善,美國對其他國家進口商品所徵收的對等關稅有可能調降。至於與尚未達成協議的國家持續談判的進展,在10月底前應可大致完成。
貝森特7日在美國財政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獨家專訪。當天川普政府啟動新的對等關稅稅率,包括對日本進口商品的稅率從10%上調至15%。據耶魯大學估算,隨著新稅率實施,美國的平均適用關稅率達到18.6%,創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高水準。
貝森特聲稱,川普政府運用關稅的主要目的在於「重新平衡」當前經常帳赤字。截至2024年,美國經常帳赤字達1.18兆美元,為主要國家中規模最大,可能引發金融危機。貝森特將對等關稅比喻為「一塊正在融化的冰塊」(a melting ice cube),暗示未來關稅有望調降甚至取消,他提到:「如果生產回流美國,我們的進口將會減少,因此我們將實現再平衡。」
貝森特目前正主導與日本、中國等國的貿易談判,其中中國的貿易談判對華府而言最為關鍵。貝森特指出,與中國打交道「很困難」,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市場經濟體,有不同目標。對於中國的產能過剩及其以極低價格向全球出口大量商品,他說:「我們認為其中很多生產是低於成本的。這是一種就業計畫。他們有就業目標、生產目標,而非盈利目標。」
川普政府也透過關稅對侵犯烏克蘭的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川普近期威脅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加徵25%關稅,使總稅率達到50%。貝森特指稱,關稅政策是增加稅收和保護美國產業的手段,川普也將其做為外交談判籌碼,就像現在「他希望印度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