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台北8日電)最高檢察署今天表示,近期家暴兇殺案頻傳,建請主管機關妥善規劃科技設備應用,並建構即時告警機制,以監控家暴加害人違反保護令情形,並主動警示被害人,減少受害風險。
根據最高檢察署新聞稿,近來多起重大家庭暴力案件發生,即使法院已核發保護令,但仍發生被害人遭加害人傷害或殺害之事,引起社會關注。
當前熱搜:路徑再南修!楊柳颱風預計13日穿越北台灣 最快下周二發海警
新聞稿指出,司法實務中,家暴加害人熟知被害人的日常作息,一旦衝突發生,侵害往往難以遏止;研究顯示,當被害人嘗試求助、聲請保護令時,加害人可能因此受到刺激,對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構成更大威脅。
對此,最高檢察署表示,法院若於核發保護令時,對高風險家暴個案輔以科技設備監控,即時掌握加害人動態,一旦加害人接近被害人或進入特定區域,系統可立即發出警示,以期提前防範危害發生。
最高檢察署說明,經法學研究中心分析,西班牙及法國已在家暴案件中實施雙向監控,而美國也曾進行全國性研究,結論顯示,大部分民眾同意使用GPS追蹤系統,可有效增進公共安全,此部分均可做為台灣借鏡。
最高檢察署表示,電子設備追蹤個人行蹤、即時發送警告的技術成熟,例如災防告警系統已能追蹤特定區域居民動態,並即時發布警報;在家暴案件中,若能將此類科技設備應用於追蹤加害人與被害人,當加害人違反保護令時,能立即警示通知被害人,有望減少憾事發生的機會。
最高檢察署強調,國家應積極保護家暴受害者的生命與尊嚴,應結合科技手段與跨部門合作,打造有效的防護網,從根本上保障被害人安全。(編輯:方沛清)1140808

近期家暴凶殺案頻傳,最高檢察署8日建請主管機關妥善規畫應用科技設備,並建構即時告警機制,以監控家暴加害人違反保護令情形,也能主動警示被害人。(最高檢察署提供)中央社記者謝幸恩傳真 1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