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台灣企業積極布局海外投資,如何在全球供應鏈中落實人權與環境責任,成為政府與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今(6)日表示,政府應正視企業海外行為帶來的影響,落實「不遺落任何人」的承諾,並建立具體且有效的責任治理制度。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林月琴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印尼環境組織AEER及WALHI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台灣政府面對國內企業在印尼鎳業供應鏈中的侵害行為,從制度面強化企業人權與環境責任。
全站首選:要告就來告!國民黨強硬回應羅景壬提告 堅持監督就業安定基金濫用
台資企業在海外侵害事件屢見不鮮,從2016年台塑越鋼案到今日印尼鎳礦案,反映出台資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仍存在嚴重的人權與環境問題。印尼當地非政府組織指出,鎳礦產業鏈涉及空氣與水源污染、職業災害頻傳等情況,當地居民與工人卻缺乏基本保障。台灣作為製造業重鎮,雖積極推動綠色轉型,卻也必須面對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可能造成的人權與環境代價。
邱志偉表示,目前《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雖有規範企業不得違反國際條約與涉及未解決的勞資糾紛,但實務上卻缺乏指標性案例與透明審查。他指出,修法應納入高風險產業與有不良紀錄企業的審查機制,要求與利害關係人協商並制定防範措施,建立執行追蹤與懲處制度,同時設立「國家聯絡點」,作為跨國申訴與協商的平台,讓台灣企業在國際上展現負責任的治理態度。
林月琴則批評,台灣企業的人權規範不能停留在口號與軟性要求。聯合國早已提出企業人權指導原則,歐盟也制定具裁罰效力的規範,台灣卻仍無具約束力的法規。她呼籲,政府儘速制定企業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法,要求企業與當地居民實質協商,建立補救機制,並督促有爭議的台資企業提出具體改善方案,杜絕供應鏈中的人權與環境侵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