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北大學、也是前中興大學台北校區校地,因搬遷到新北市三峽校區,將台北市內的民生及建國校區,以「產學合作」辦理BOT方式,但獲得的權益金對於挹注學校經費卻很有限。監委以「國立大學占地為王,教育部束手無策」,對教育部提出糾正。

針對國立台北大學在台北市的校地BOT案,監委施錦芳、范巽綠、賴鼎銘今(30)日舉行「國立大學占地為王 教育部束手無策」記者會。

精選報導:新莊箱屍命案!男性被害者遭強塞行李箱 棄置草叢已長蛆

原中興法商學院在台北精華區有三塊龐大校地,分別是民生校區、建國校區與合江校區。但中興法商學院改為國立台北大學後,遷到新北市三峽區。幾乎百分之99的學生都在三峽校區上課。其中,台北大學則把合江校區改建為宿舍租給私立莊敬高職。

另外,兩塊精華校區,則以產學合作方式與宏匯集團簽訂了民生校區BOT,與國泰人壽及永聯物流開發簽訂BOT。民生校區的BOT樓地板面積高達12,680坪,而建國校區樓地板面積則是9,606坪。地上權都設定為50年。而這兩個BOT案台北大學的收入,118年預估,民生校區為3,427萬元,建國校區為4,644萬元,合計佔該校總收入僅4%左右。

監委施錦芳表示,他們是接受陳情,去年7月開始立案調查。發現早年教育部稱台北校區不宜保留。調卷後,她相當感慨,認為,大學自治是指大學應該受學術自由保障,但國立校產管理還是應該依照國家法律。但台北大學89年校務會議決議要保留後,教育部就不敢講話。從102年國家開始推動BOT時,台北大學也順勢推動,甚至因為民生校區BOT案旁的台北市環狀捷運站出口還因此改向。

施錦芳說,現在民生校區是先蓋出個校友會館。而建國校區則蓋出一個龐大的鋼骨建築物,一萬坪左右。但台北大學卻稱這裡面,他們只要610坪作為校史館使用。

施錦芳說,台北大學把這麼大黃金地點的開發權利BOT給廠商50年。她認為,如果校地既然是閒置,當初就應該還給教育部。當年教育部長毛治國認為,這個土地不宜保留給台北大學,他還蓋私章。結果是,主管國家教育機關教育部,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

監委范巽綠也批評,現在國立大學的校長都有個想法,不肯在他任內丟掉校地,不可能承擔這個責任。民生校區的BOT預計投資21.6億元,而建國校區BOT則是45億元,都有50年的使用權。她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失責,那個時代的教育部長都共同有責任。就像教育部自己的校地撥用,只要大學來個校友會的陳情書,就沒辦法辦。

至於台北大學BOT給廠商的權利是否合理,范巽綠說,他們本來打算請專家來做BOT的財務評估,但是監察院的預算被砍,就沒辦法作。但她也認為,現在讓這兩個廠商做包租公,「也很無辜」,現在興建成本這麼高,「未來能否符合產學使用?可以想像的,未來檢舉一定不斷」。

監委施錦芳   圖:林朝億/攝

監委范巽綠   圖:林朝億/攝

監委賴鼎銘   圖:林朝億/攝

台北大學建國校區BOT   圖:林朝億/攝

台北大學台北市校區   圖:林朝億/攝

台北大學兩BOT收入預估   圖:林朝億/攝

台北大學民生校區BOT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