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近日接受媒體專訪,並於今(25)釋出相關內容。他說,中國就是台灣國家安全的最大挑戰。他也列舉,中國的挑戰包括「滲透」以及「軍事」,並呼籲朝野對軍事預算、強化社會韌性的相關預算能有共同認知。

林飛帆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專訪表示,現在面對到最大的國安威脅,最直白講就是中國,中國很明確是台灣國家安全上最大的挑戰。

現正最夯:「投票查不到資料、1小時投不到20人」 江肇國揭台中選務一堆狀況

林飛帆列舉,第一個挑戰是「滲透」,包括對軍方、政府人員,以致政府如何維持有效運作、保護居民資訊等,是新型態的威脅。他說,總統賴清德已經提出17項國安戰略,就是要防堵破口,並強化軍事的法制面,以應對滲透威脅。

第二個挑戰則是「軍事」。林飛帆說明,包括傳統軍事威脅,如散布我國資通電軍的情資,或是用老舊資訊恫嚇台灣等。另方面,他則提及,灰色地帶的威脅樣態複雜,包括利用商船、漁船,或是第三國的船隻破壞海底電纜等。

林飛帆表示,這兩方面是比較大的國安危機跟挑戰,接下來也會不斷強化整體社會的韌性,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概念;此外,也會注重傳統軍事上的投資如何有效增加,以應對這樣的新型態威脅。

媒體詢問,在這些準備上,是否有遭遇到挑戰與困難?林飛帆回應,中國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即便經濟狀況不好,也持續透過軍事投資轉移國內焦點或需求。他說,當看到中國花這麼多資源,但我國國防預算是否能得到足夠的支持,就是安全上的隱憂。

林飛帆表示,一旦沒有足夠的軍事預算,很多防衛構想、方向都很難達成,強化社會韌性也是。他說,從這次風災可看出通訊設備的韌性、能源的備援系統非常重要,此外,電力的韌性強化,相關預算能否得到國會支持也是關鍵。他說,當少掉這些經費支援,很多計畫都不太可能繼續往下推動,希望朝野能有共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