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日早上8點左右,國內乳癌權威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醫師,行於總統官邸附近斑馬線上,看到公車後加速通過,卻遭公車撞倒,送醫後不治。此事件也讓外界質疑該路口的設計是否對行人不友善,以增加行人福祉作為倡議目標的路權團體「還路於民」在臉書發文指出,該路口有 75 公尺長斑馬線,卻無庇護設計。他們到現場查勘,發現該路口行人穿越線長達 75 公尺,卻完全未設庇護島。依成人自然步伐,全程需 60-65 秒通過,但綠燈僅給 69 秒。

「還路於民」表示,這起悲劇再度讓全臺目睹臺灣的道路,無處不是對行人構成威脅的隨機殺人現場;即使就在總統官邸門前,行人也無法安心通行,更何況,該路段不只有總統官邸,緊鄰該路口還有捷運站出口、遊客衆多的自由廣場、國小及大學的校區。

現正最夯:「反罷和罷免是利己跟利他的對比」陳建仁向公民團體致上最高敬意

「還路於民」指出,新聞影片顯示,周醫師原本平穩前行,因看見公車才小跑步通過,卻因此遇難。這正是對交通部長「行人慢慢走不OK」失言的實例反駁——讓行人無法自在行走,才是最大的問題。

「還路於民」說明,他們到現場查勘,發現該路口行人穿越線長達 75 公尺,卻完全未設庇護島。依成人自然步伐,全程需 60-65 秒通過,但綠燈僅給 69 秒。對年長者、孩童或行動不便者而言,幾乎等同「賽跑求生」,極不合理。

「還路於民」呼籲, 臺北市政府應儘速改善該危險路口,像是將過長行穿道分段,減少行人曝險時間,並增設各段行穿道照明;設置分段式人車分離時相號誌,讓每一段都是人走車不走、車走人不走。再來,公車應全面強制安裝盲點偵測、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之行人防撞功能。最後,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34 條行人穿越道路規定,刪除該條內文「迅速」字眼,我們的街道,應該是讓人可以安心生活的場所,而不是一條條生命的終點。

針對交通部長日前上節目提到「慢慢走很不 OK 」的失言言論,「還路於民」也希望交通部長為失言公開道歉,並指出,一個對行人友善的社會,應該宣導行人穿越道路時,不要加快腳步,也不要跑起來,應讓行人以自然舒服速度行走;要求行人快速通過,會降低人車反應時間及對環境感知能力,反而增加行人風險。

「還路於民」也呼籲,交通部需積極宣導以「用路人階序」為基礎的道路觀念——即「道路上最脆弱的用路人需有最優先通行權」且「能造成越大殺傷力的用路人,需負起更大的責任,來保護其他用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