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人數8年來成長8.4倍。長期照顧政策持續推進刻不容緩,立法院厚生會10日邀集專家學者成立「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並舉行第一次專家會議,盼為長期照顧政策的現況與發展提出建言。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已經規劃的長照3.0將在既有制度基礎強化,關於住宿型機構短缺,除逐漸補足,不排除透過評鑑機制把關。

立法院厚生會10日除邀請產官學界與會,也邀請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擔任長照推動委員會主委。吳玉琴提到,立法院厚生會一直是民間和政府溝通的重要平台,首次委員會討論聚焦三大面向,首先是強化預防延緩失能縮短不健康餘命、其次是強化醫療與長照之社區整合照顧,第三是長照體系資源布建建議,涉及面向多元,將再各別召開相關討論。

延燒焦點:颱風過後 黃國昌團隊質疑:許智傑拉官員爽遊仙台

立院厚生會會長蘇巧慧指出,2017年至今長照預算從50億提升到900億,服務人數比起2017年長照2.0上路時更是成長8.4倍,顯見人口老化趨勢下長照服務的重要。而在轉型到長照3.0的這個時刻,盼透過立法院厚生會這個實務與政策匯聚的平台,協助政府在決策前能更有效率地收集各界聲音與建議,藉以完善長期照顧政策。

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陳菁徽提及,身為三明治世代,對於長照3.0政策相當期待,但也提出對於住宿型機構不足、現行收費規範恐對於經營者缺乏誘因等憂慮,盼醫院銜接到社區的出院整合能更加順暢,並強化社區夜間照顧量能。立法院厚生會秘書長王正旭則強調,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的成立相當重要,長期照顧是利他也利己的重要議題,定將共同參與和協助。

呂建德解釋,長照2.0和長照3.0最大的差異在於「10分鐘照顧生活圈」、「出院準備」、「復能」與「智慧照顧」四大重點。將研議新增AA13碼別,並就社區PAC當中的中介機構的內涵說明,涵蓋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護理之家,以及地區醫院。針對小規模多機能照顧機構經營與服務提供,考量到經濟規模,將進行設施設備規範的檢討,盼建立台灣模式。

至於社區式服務,未來期待日照發展多樣性,在地據點更加普及,並建立分級和分類機制,例如陪伴型據點、照顧型據點,也結合國民健康署的營養和健康促進,藉由據點來執行預防延緩失能。最後對於住宿型機構短缺議題,會逐漸補足,但仍會關注品質,未來不排除透過評鑑機制把關,至於各縣市收費上限議題仍強調回歸地方政府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