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中國近日曝光可癱瘓電網的新型「衛士-600L」石墨炸彈,恐用於台海戰爭,企圖達成癱瘓電力,致使不戰而勝。對此,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4)日認為,戰略意圖更側重於認知作戰與心理施壓,企圖營造台灣社會的脆弱形象。

陳冠廷接受《Newtalk》訪問時表示,我國關鍵軍事設施如雷達站、指管中心等,均具備高度強韌的多重備援系統與抗毀能力,不易被單一武器癱瘓。他也分析,共軍高調展示此類「軟殺傷」武器,其戰略意圖更側重於認知作戰與心理施壓,企圖營造台灣社會的脆弱形象。

全站首選:準丹娜絲颱風準備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布GW 路徑直衝台灣西南部

陳冠廷分析,根據公開資訊,「衛士-600L」是一款戰術導彈。其搭載的石墨炸彈能在目標上空透過釋放子彈藥,拋灑大量導電纖維以覆蓋廣大面積,藉此造成電力設施大規模短路。然而,我國軍方對關鍵設施的電力供應與備援行之有年,早已將此類風險納入考量。

他進一步說,共軍的真實盤算是,藉由攻擊民生電力設施,在衝突初期以相對較低的軍事成本,引發最大程度的社會民生衝擊,並配合後續的輿論操作,動搖民心士氣,達成其「以戰逼談、以武促統」的政治目的。這是一種典型的非對稱、混合戰手法。

陳冠廷指出,面對敵方不斷演化的威脅模式,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現有的防護水平。儘管我國的國防韌性足夠,但最好的防禦就是不斷創新、超前部署,讓潛在的攻擊手段失效。為確保我們的優勢,應在既有基礎上,從四個面向精進我們的防護體系。

他提出具體的強化策略:「首先,在硬體方面,持續推動關鍵電網節點的『氣體絕緣開關』(GIS)化或地下化,並優化電網結構,這是讓敵方攻擊效果打折的最直接方式。其次,應建立更高效的快速恢復機制,籌組專業化的『斷纖清除』隊伍並預置備用組件,將任何意外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陳冠廷接著補充:「第三,在備援電力上,我們應持續升級核心戰略設施的獨立備援系統,並擴大推動軍事營區級的『微電網』,確保極端情況下的絕對能源獨立。最後,更要善用我們的環境優勢,利用石墨纖維在潮濕或雨天效能大降的特性,規劃應變演訓,化被動為主動」。

陳冠廷最後強調,「衛士-600L」這類武器的出現,印證了未來衝突將大量運用非對稱與混合戰手段。台灣必須將電網安全視為國安的核心議題,透過跨部會協調,推動軍民合作的快速恢復機制與前瞻性的分散式能源佈局,才能確保在任何威脅下,台灣的社會與國防體系都能維持強韌的運作能量。

畫面中,一款疑似命名為「衛士-600(WS-600L)」的導彈亮相,特別之處在於其搭載的「導電纖維戰鬥部」,外界認為這可能就是傳聞中的「新型石墨炸彈」。   圖:翻攝自 兵器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