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川普關稅刀下留人的呼聲不斷,華府智庫跑模型估算,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一年將使美國經濟成長下滑0.18%,持續徵十年累積GDP損失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半導體成本增加25%下,車價可能會直接上漲最多達1000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2月揚言對進口晶片課徵25%的關稅,相關單位於2個月後依「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發起半導體產業調查,關稅細節尚未出爐,台灣、日本和韓國等半導體高度發展國家無不繃緊神經。

精選報導:台積電不跪了? 傳美關稅惹火「護國神山」投資美國恐生變?

華府公共政策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21日發布「半導體關稅如何傷害美國經濟與數位產業領導地位」報告,評估如果25%的半導體關稅持續10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累計將損失1.4兆美元,約為第10年GDP的4.8%。

同樣以10年連續徵收25%的晶片關稅來看,報告推估經濟萎縮所損失的稅收,大於關稅收益,美國政府將損失1650億美元的淨稅收;美國人均生活水準在第一年將損失122美元,10年累計達4208美元。

AI、汽車等重要產業的影響方面,報告指出,半導體成本的增加將提高訓練AI模型的成本,削弱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將持續大力補貼AI與半導體產業,使得中國企業能在不受相同成本限制下擴展AI實力,有機會取得主導地位。

此外,幾乎所有先進產品的製造都仰賴半導體,晶片關稅將進一步推高企業及消費者成本。報告以與美國民眾生活最貼近的汽車為例指出,隨著半導體價格上漲,汽車製造業者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以一貫的價格購買半導體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二是按照川普的想法,轉移供應鏈並找國內生產商。

如果汽車製造業者採取第一種選擇,消費者將「立即有感」。報告提到,4年前,半導體是美國汽車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依賴程度更高。

報告評估,如果川普的25%半導體關稅生效,預計到2030年,每輛車所安裝的半導體價值將增加至4000美元,比2020年高出800%。高成本將更加衝擊對美國科技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電動車產業,因為其所需的半導體數量是傳統汽車的20倍。

以美國本土製造的晶片取代進口晶片也有缺點。根據報告,美國晶片製造業在許多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全球只有12%的半導體產自美國。如果汽車業者決定轉向美國晶片供應商,可能將面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的另一次供應緊縮。

台積電亞利桑那子公司已於5月初致函美國商務部提交意見,強調支持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發展符合美國安全利益,並呼籲豁免半導體相關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