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白俄羅斯媒體《NEXTA》報導,中國科研人員在一篇研究論文中提出 Difface 模型,其可利用生成式 AI(Gen. AI)進行 3D 人臉重建,且未來預計可以運用在醫學、鑑識科學等領域,進一步利用 AI 帶動科技進步。

本(5)月 7 日,中國「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高院)博士研究生焦銘琦陳洛南教授等數位學者於「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發布研究論文。文中提出 Difface AI 生成技術模型,展示其可根據基因DNA)序列進行 3D 人臉重建。

研究團隊找來 10,000 名民眾提供基因樣本,並對其進行 3D 人臉掃描。Difface 模型運用預訓練的模型 Transformer 提取 DNA 序列特徵,結合螺旋卷積技術提取 3D 人臉點雲特徵,藉由對比學習法將多樣態特徵映射至統一特徵空間,最後基於「擴散模型」實現「從 DNA 序列到 3D 人臉的生成。」

研究顯示,Difface 模型的平均誤差僅有 3.5 毫米;在進一步輸入年齡、性別及體重後,誤差更降低至 3毫米以下。此外,為評估 Difface 在 DNA 數據缺乏下的性能,研究團隊隨機將 DNA 序列從 90% 逐步降至 10%,得出模型依舊能保持較高的生成精確程度。

雖然此項技術預計可以運用在醫學、鑑識科學等領域,但研究員也承認可能會造成「人臉監視」、「違反個資」等問題。

中國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團隊提出 Difface 模型。研究顯示,該模型可根據 DNA 序列重建 3D 人臉圖像,且將在未來「法醫調查」等發揮重要效用。   圖:擷取自研究論文 “De Novo Reconstruction of 3D Human Facial Images from DNA Seq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