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上任即將滿一週年,並接受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社》專訪,也是任內首次接受日媒專訪。涉外人士今(13)日表示有3大意義,第一,深化台日雙邊關係;第二,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第三,無論民主或經濟價值,台灣都能貢獻良善力量。
賴清德接受日媒一個多小時的專訪,「日本」這個詞提及超過40次。涉外人士說,賴總統透過此次專訪,向日本社會傳達清晰訊號,展現台灣對於深化台日關係、加強安保合作的明確立場。
涉外人士並指有3意義,第一,深化台日雙邊關係。賴清德感謝日本長期對台灣的強力支持, 並期待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且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並邀日本在內的民主盟友加入「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涉外人士說,第二,賴清德緊扣民主陣營共同合作嚇阻單邊行為論述、凸顯民主陣營敘事。例如以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為首的CRINK威權集團,用認知戰與錯誤論述企圖搶奪話語權,讓敘事對齊威權視角。實際上卻是侵略烏克蘭、破壞他國海纜、干預他國民主選舉等。台灣面臨來自中國等威權集團國家的挑戰下,須持續向國際社會論述立場、傳達正確訊息。
第三,涉外人士說,賴清德強調無論民主或經濟價值,台灣都能貢獻良善力量。他說明,賴清德強調,台灣與日本,或是其他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間做選擇,而是對於價值的選擇,背後還是有對於堅守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的原則;民主陣營終究會走在一起。
另外,在日媒的報導中指出,賴總統的安全與外交政策延續前總統蔡英文主軸,但賴總統更加直率直面台灣所面對的威脅,並對於他認為有必要推動的變革更開放地對外說明,「這些都讓中國不滿」;因此「北京將賴清德描繪成挑釁者,這種說法也被國民黨內的重要人物推動」,而國內部分政治人物與在台協力者論述愈漸對齊中共政權的行為,並沒有被國際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