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盲盒玩具生產商「泡泡瑪特」( POP MART ) 憑藉著高額的海外營收,讓公司股價在短短 1 年內飆升 5 倍,被許多中國民眾視為出口產業的新希望。有中國媒體針對泡泡瑪特的營運策略進行分析後,總結其獲得成功的原因,但大量中國網友卻抱持著相反的意見,認為這可能是「股東」在尋找「接盤俠」的信號。
根據中國《騰訊新聞》「稜鏡」欄目的報導,泡泡瑪特董事長王寧於 2010 年創立公司,並於 2020 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然而,該公司過去曾因只生產盲盒玩具的營運策略,導致全公司 2022 年營收負增長 44.32% ,一度瀕臨倒閉。為了創造營收,該公司開始向 PVC 人形模型、毛絨玩具、 MEGA ( 收藏及潮流玩具 ) 及其衍生品多個方向發展,並於 2024 年起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該報導引用泡泡瑪特 2025 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預告報告指出,與 2024 年同季度相比,該公司的總收益增長近 170% ,其中中國市場的增長幅度介於 95% 至 100% 之間,海外市場增長幅度則介於 475% 至 480% ,美洲市場的增長速度更還到令人咋舌的 900% 。另外,雖然該公司的股價在 2024 年 4 月時僅為 30 元港幣 ( 折合新台幣約 125.63 元 ),但今 ( 28 日 ) 收盤時股價已經來到 193 元港幣 ( 折合新台幣約 808.25 元 ),短短一年的時間內股價飆升超過 5 倍,吸引大量投資者關注。
該報導指出,王寧早在 2018 年就已經為進軍海外市場設定營收占比超過 50% 的巨大目標,並成功在 2024 年實現。報導稱,截至 2024 年年底,泡泡瑪特一共在全世界超過 20 個國家有著 120 間海外零售店,相關產品也透過國際貿易的方式銷往超過 80 個國家。旗下的 LABUBU 玩偶也在泰國掀起熱潮,甚至與泰國旅遊局合作推出相關活動,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 IP 之一。
報導稱,雖然泡泡瑪特在海外業務的毛利率較中國國內更高,但由於海外員工福利、店面租賃成本不斷上漲,加上川普提出的美中貿易戰帶來的挑戰,預估該公司在美國的分店營運可能遭受衝擊。面對川普關稅戰的挑戰,泡泡瑪特首席營運官司德指出,該公司在越南興建的製造工廠早在 2024 年初就已投產,預估未來可能會以調整個別產品價格的方式,應對美國關稅戰的衝擊。

該報導也強調,與 TOP TOY 、 52Toys 等競爭者相比,泡泡瑪特憑藉著知名的 IP ,以及早期完成布局的海外營運策略等優勢,在關稅危機中展現出十足的韌性。該報導認為,隨著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速,泡泡瑪特也將從過去的「盲盒之王」,成為全球潮流玩具的領軍者。
然而,許多中國網友卻對泡泡瑪特取得的成功表示質疑。其中一位網友表示,他到現在還是不了解泡泡瑪特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沒有動畫、沒有電影,到底還有什麼東西能撐起這個 IP 」。另外也有網友質疑,「稜鏡」可能透過這篇吹捧泡泡瑪特的文章,「幫股東們找接盤俠」,「莊家們要準備出貨了」。另有網友批評,認為泡泡瑪特就只是一場「泡沫」,不可能維持現在取得的成功。

然而,部分中國網友卻對泡泡瑪特取得的成功表示不以為意,認為對該公司進行吹捧的報導,很可能是為了「幫股東尋找接盤俠」。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 稜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