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溫,蘋果公司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所有供應美國市場的iPhone組裝工作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然而,據外媒報導,分析師克雷格·莫菲特(Craig Moffett)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此舉可能無法有效降低關稅成本,且供應鏈仍深受中國影響。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蘋果正與主要製造合作夥伴富士康(Foxconn)和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進行緊急磋商,以加速這一轉移計劃。目前,約80%的美國銷售iPhone在中國生產。儘管印度製造成本高出5%至10%,但考慮到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累積高達145%的關稅,蘋果希望藉此減輕財務壓力。

莫菲特指出,僅僅將組裝轉移至印度,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大多數iPhone零組件仍在中國生產。他強調:「你面臨著關稅帶來的諸多問題,轉移至印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幫助,但我質疑這將如何運作。」

此外,莫菲特還將蘋果的股票目標價從每股184美元下調至141美元,並自1月7日以來對蘋果維持「賣出」評級。他表示,這並非因為蘋果公司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其估值過高,以及面臨的宏觀經濟挑戰。

除了供應鏈問題,莫菲特還指出,美國主要電信運營商AT&T、Verizon和T-Mobile已表示不會承擔關稅增加的成本,這可能導致消費者需求下降,進而影響iPhone的銷售。

儘管面臨挑戰,蘋果在印度的生產規模正在迅速擴大。

根據《彭博社》2024年4月的報導,蘋果公司在2024財年於印度組裝了價值140億美元的iPhone,佔全球產量約14%

然而,印度在製造業方面仍面臨挑戰。《路透社》指出,印度政府於2020年推出的230億美元生產掛鉤激勵(PLI)計劃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僅發放了17.3億美元的補貼,導致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15.4%下降至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