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圓大廠英特爾(Intel)週四(24日)美股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雖優於分析師預期,但第二季的財測令人失望。同時,財務長戴維.津斯納(David Zinsner)表示,受川普的對等關稅和他國的報復措施影響,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英特爾第一季主要的業績數據優於分析師預期,該公司表示,部分原因是一些客戶在關稅上調前開始囤積晶片,提前下單所致。
- Q1 營收:126.7億美元 > 123億美元
- 調整後 EPS:0.13美元 > 0.01美元
Q1財報尚可 但展望低於預期
不過,對於第二季的展望,預估營收範圍區間為 112億~124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 128.2億美元;且調整後每股盈餘預估也僅能損益持平(Break-even),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的 0.06美元。對此,津斯納週四在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國及其他國家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及監管風險,恐增加經濟放緩,甚至衰退的機率也在增加。」
津斯納表示,「關稅環境使公司更難預測本季和全年業績,現在預計其整個晶片市場可能萎縮,尤其當消費者停止買新電腦」;儘管英特爾已獲美國政府「晶片法案」11億美元補助,但由於資金撥付時程尚未明朗;英特爾宣布將 2025 年調整後營運支出目標從原先的 175億美元降至 170億美元,並下修 2026 年至 160億美元。同時,資本支出目標也從原先的 200億美元下修至 180億美元。
津斯納表示,「因企業和消費者會對更高成本與經濟前景不確定,目前最大風險是投資和支出可能回落。」且除了關稅外,英特爾還面臨美國政府的施壓,必須獲得許可才能向中國出口先進的 AI 晶片。
短期內英特爾受惠於部分 PC 製造商提前拉貨;但據研究機構 Canalys 資料,全球 PC 出貨量在第一季季成長 9.4%;而英特爾在中國以外的晶圓廠,有助於降低美中關稅風險。
自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英特爾首季財報成績尚可讓市場接受。這名半導體產業老將正式圖改革英特爾,包括計劃透過裁員 20%、砍資本支出,與簡化管理階層來提高效率。他在電話會議時透露,最近與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和前執行長張忠謀會面,討論這兩家公司可以如何合作來「共創雙贏」。
這家老牌晶圓設計、製造、銷售大廠,近年來在先進製程與產能擴張上面臨壓力,因此向外尋求合作台積電,強化自身競爭力。陳立武坦言,貿易政策變動與地緣政治影響,讓公司難以預測未來走向,但目前與台積電深化合作,會是應對變局的最好選擇。
根據供應鏈消息,陳立武武月中旬將會訪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展前舉辦的在台40週年晚宴,並與數十位台灣供應鏈夥伴見面,但預計此行不會發表主題演講。這也將是他上任後首次以英特爾 CEO 身份來台,適逢關稅所引發的產業動盪期間,他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