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農曆3月瘋媽祖,下一個重要節慶就是五月的母親節;台灣政治史上首位以「媽媽」打響名號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在當國民黨身陷罷免案「死亡連署」遭司法調查的危機之際,決定願意挺身而出走上凱道,支持她選黨主席的聲音更是不斷。月亮象徵的就是媽媽、母親,用「眾星拱月」來形容藍營諸大老殷切期盼盧秀燕能登高一呼成為共主的景況,再貼切不過。
禿子探子都成敗將 該是燕子展翅的時候
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國民黨首度淪為完全在野黨後的嚴峻考驗,六都市長選舉繳出漂亮的成績單,而「禿子」韓國瑜、「探子」侯友宜相繼在2020及2024年的兩次總統大選成為敗將,可以作滿兩任市長且未中途落跑的只剩「燕子」盧秀燕,加上她的施政滿意度持續攀升,理所當然成為2028年總統大選藍營最有奪勝機會的人選。
2018年底那場戰役,盧秀燕鎖定台中的嚴重空污問題,「媽媽就是要守護孩子的一切」, 當然包括健康,選戰後期「媽媽市長」的封號擄獲不少市民的心,讓她成功入主台中市政府。
從盧秀燕成功連任後,中部政壇拱她成為總統搭檔─副總統,甚至希望她直攻總統大位的聲音從不間斷,尤以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書記長李中為甚,但盧秀燕從不為動,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示「不會參選總統,更不會成為任何人的搭檔。」
2024年國民黨還是輸掉了總統大選,「藍白合」雖然在總統選舉徹底破局,不過在立法院卻能因為「藍白合」硬是把民進黨比下去,尤其又以台中市成為藍白合的示範區最具指標意義,這都又是盧秀燕的功勞。
「藍白合」贏得了立法院多數席次,但也因為通過《國會改革法案》等相關爭議法案,引發了一系列衝突事件,諸如「青鳥行動」。而後藍白陣營多次在關鍵法案三讀表決時以人數優勢輾壓執政的民進黨,引爆成為「大罷免潮」。立委選舉時號稱盧秀燕子弟兵的F4,頓時被罷團冠為「台中三傻」,當各界還在等盧秀燕會在何時展現「媽媽」的政治魅力來護子弟兵時,卻是在國民黨地方幹部因涉及「死亡連署」遭司法調查時,成了盧秀燕決定「蹽落去」的時機點。
媽媽終於開金口 直接挑上賴清德
在上班時被問到政黨敏感問題時一向拒答的盧秀燕,4月16日罕見地面對媒體大談罷免案,而且直接點名賴清德,「造成執政黨追殺在野黨的印象,我覺得這對總統、對執政黨主席都不好,在這事情上萬萬不可!我非常不以為然。」隔一天黨主席朱立倫號召黨公職衝北檢,盧秀燕卻按兵不動,「因為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各界更等著看,盧秀燕的表達方式到底是什麼?
昨天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中部工業區理事長在苗栗舉辦座談會,有中彰投苗雲五縣市首長及近千位企業家出席,這是在一個談經濟的場合,盧秀燕終於說出「我願意挺身而出,親自站在街頭提醒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這時候一定要全力化解國家的危機、拚經濟、照顧人民。」並且同時稱讚了提出倒閣說的台北市長蔣萬安,凸顯盧秀燕不僅在倒閣議題上拿捏極佳,更在態度上力挺萬安的勇於發聲,認同萬安激勵藍軍士氣,且能在政策表態上維持各方彈性,維持反罷空間。
黃金交叉!主導議題讓政治休兵、經濟至上
藍營人士認為,盧秀燕巧妙將遊行定調為「要求賴總統顧民生」,顯然是在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發布期間,透過密集與產業對談,感受到產業界與民意民心厭戰,渴望各方政治休兵、經濟至上的優先順序「黃金交叉」,在執政黨中常會還在為罷免影片拍得好額首稱慶時,盧秀燕僅用了一場跨縣市產業座談和不到一分鐘的受訪回應,就讓民意的主流翻越426的篇章。
盧秀燕的表達方式劇本至此直接定調在經濟議題,重點在跳脫民進黨的攻擊方法,準備要以親共舔共的方式抹黑國民黨,志在大位的盧秀燕沒必要去淌這個渾水,出手改變議題讓大家願意為生計議題,為對等關稅的危機,硬是要壓下民進黨刻意想挑起的政爭,對中間選民及基層民眾來說,少了顏色壁壘,反而更有共鳴!
非衝撞體制的激進 化為溫柔卻堅定的支持
盧秀燕決定走上凱道,一出場即透露出她要避開過於對抗性的抗爭路線,相對就展現出理性、穩健與成熟的政治判斷,也與她一貫經營的「媽媽」形象相輔相成。作風溫和、細膩,常以穩定力量自居,這在政治局勢動盪、黨內意見分歧的情況下,更顯得別具一格。她傳遞的訊息不是衝撞體制的激進,而是溫柔卻堅定的支持,一種凝聚而非撕裂的力量。
然而,形象終究僅是輿論關注的面象之一,盧秀燕若真有意更上一層樓,領導國民黨乃至承擔全國性政治角色,就必須從柔性魅力轉化為實質的政策能力與整合意志。她作為「媽媽市長」的成功,多建基於地方治理的親民與包容,這樣的特質是否足以應對國民黨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與制度改革需求,仍有待觀察。政治領導需要的不只是形象的溫度,還包括面對風暴時的決斷力與改革魄力。盧秀燕是否能展現「慈母也能治國」的能力,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盧秀燕現象不僅是月亮 更是台灣政治的明鏡
更值得關注的是,「盧秀燕現象」其實也反映出台灣政治文化變遷,當政黨功能弱化、選民對傳統政治菁英的不信任日益加深時,盧秀燕的形象成為選民想像中理想政治人物的投射:穩重、誠懇、無私、包容。但這樣的投射是否真能轉化為制度性力量?其影響都不僅止於國民黨本身,更牽動著「柔性政治」是否真能成為台灣未來的新路線。
在此轉折點上,盧秀燕不只是被拱的那輪「月亮」,也是一面照映台灣政局與選民情緒的鏡子。她是否願意、能否勝任更高層級的政治任務,將不只是個人抉擇,也將深刻影響台灣在變局中的政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