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政治氛圍日益保守,川普政府對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的壓力持續發酵,不僅造成美國學界人才加速出走,連國際學術交流與旅遊業也受到嚴重衝擊。
據《金融時報》報導,耶魯大學哲學教授傑森·史丹利(Jason Stanley)近日正式決定離開美國,轉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他表示,自己本來猶豫不決,但哥倫比亞大學近期「屈服」於川普政府壓力後,讓他下定決心說出真相並離開美國。史丹利直言:「我相信學術自由與民主制度,對獨裁者的正確回應不是躲起來,而是挺身而出。」
與他同行的還包括耶魯歷史學者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與馬西·肖爾(Marci Shore),他們也都將川普可能重返總統寶座視為警訊,選擇投身加拿大學術界。
這樣的現象並非個案。《自然》(Nature)雜誌近期對 1,600 多位美國科學家的調查顯示,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初級研究人員中甚至有高達五分之四打算外移。
多數離開美國的學者不僅擔心學術自由受限,也憂心研究資源短缺與個人安全。美國大學正面臨預算削減與新聘凍結,多所學術機構如哥倫比亞大學近期接連失去校長。川普陣營任命疫苗懷疑論者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擔任衛生部長,更引發學界震撼。

川普陣營任命疫苗懷疑論者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擔任衛生部長,更引發學界震撼。圖:翻攝自X帳號@RobertKennedyJr
來自喬治亞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提姆·奎格利(Tim Quigley)則坦言,他因擔心家人的未來安全,接受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邀請離開美國。他說:「我有一個10歲的女兒,我不想活在一個對特斯拉破壞比校園槍擊更在意的國家。」
美國政府加強邊境管制與移民審查,讓歐洲與澳洲學者對赴美參與國際會議心生畏懼。為避免遭拘留或遣返,許多會議主辦單位被迫轉為混合或線上模式,導致美國觀光收入大減。專家預測,未來國際學術活動將轉向澳洲、歐洲、亞洲與加拿大等地舉行。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說,能來美國是一種特權,只有尊重美國法律和價值觀的人才有資格來。據統計,今年 3 月赴美國的外國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 12%,來自歐洲的更驟降 17%。受此影響最劇的是加州,其旅遊產業年收入達 1,504 億美元,占全美旅遊業的 87.6%,如今面臨嚴重衝擊。
面對美國學者出走潮,加拿大、歐洲乃至戰火中的烏克蘭都積極招手。多倫多大學獲得富豪家族資助,高調延攬美國一線學者。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甚至啟動「科學安全之地」計畫,投入 1,500 萬歐元資助 15 位美國科學家申請「學術流亡」。
瑞典、比利時、英國也正悄悄展開計畫,針對「在美國工作的歐洲人」以及受美國政府壓力影響的研究人員,提供資金與職缺支援。
就連基輔經濟學院校長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邀請:「如果你是一名感到不確定或受到威脅的學者,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歡迎你。」

《自然》(Nature)雜誌近期對 1,600 多位美國科學家的調查顯示,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初級研究人員中甚至有高達五分之四打算外移。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