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掀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震盪,全球股市連日重挫、慘不忍睹。儘管各國火速啟動關稅談判,川普也隨即「急轉彎」釋出暫緩徵稅的訊息,使得市場恐慌情緒瞬間反彈,股市又氣勢如虹、火力全開。這一連串戲劇性的轉折,彷彿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都在看川普臉色。但背後的真相是美國政府錢袋見底,只能透過高關稅向全球「要錢」。
「當美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這句話再度精準詮釋美國經濟放緩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牽動。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債與股市的核心地帶,美國一旦經濟陷入衰退,勢必引爆如蝴蝶效應般的衝擊,無可忽視。
先來看看一個數據,美國亞特蘭大聯儲於3月底將2025年第一季GDP預估從 2.3%下修到-1.5%、再到-2.8%。這不僅意味著川普回歸後的經濟政策未見起色,反而加速衰退,更引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衰退,全球為其買單的手段」陰謀論。
回顧川普1.0執政時代,他將美股表現視為政績,社群媒體發文推動市場上漲是常態。然而如今,他卻成了導致市場動盪的罪魁禍首。美國財政部的發言反映出當前政府的首要目標,不再是刺激經濟,而是確保國債能順利賣出。
債市賣壓擴大
再來看另一個數字,美國聯儲存款機構準備金,從2023年開始水位越來越少,一直縮水,聯準會不斷透過逆回購市場以美債作為抵押,向大型金融機構、財閥大戶換取資金。但近期的逆回購走勢來看,顯示這招越來越無力,市場對美債興趣淡薄,連中國、日本與英國等美債大戶都在持續拋售,導致美債市場陷入流動性枯竭,買方失去信心,賣壓不斷擴大。
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劇烈波動,創下近年來罕見紀錄,同時3年期國債的標售需求降至2023年以來新低,說明市場對美債信任已大幅崩解,美國面臨「股債雙殺」的危局。
「關稅川劇」變來變去
這場川普主導的「關稅川劇」變來變去,名義上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實則是吸引選民目光,轉移財政危機焦點。一場股災、一場衰退,然後再來一場反彈,正好包裝成「川普救世主」的劇本。
當前的難題在於,美聯儲大量印鈔票跟政府買美債、借錢給政府,美國透過進口、消費花了大筆錢出去,錢卻無法從賣美債而順利回流,以往有高達40-50%的國家願意借錢給美國(買美債),如今已降至僅剩約20-30%,當全球持有大量美元,卻對美債興趣缺缺,代表全球市場手上並不缺美元。
美國聯準會降息 美元貶更兇?
問題是,美國政府要錢,聯準會也不敢貿然印鈔。因為美元一旦過度供應,美元將更快速貶值。
從一方面來看,美聯準會購買美債利息遠遠低於支付給銀行高利息,明明降息就可降低虧損,又預見經濟下行壓力龐大,卻仍選擇不降息,原因何在?表面上是抑制通膨,另一個真相是Fed對美元已失去控制了,舉以去年9月降息為例,在降息階段,公債比較容易受到投資人追捧,價格因此會上漲,然而結果卻是美債價格反而是跌的。這代表買美債的人反而變少,市場已不甩美聯儲降息這一招了!
美債價格這幾年已暴跌,一旦美債繼續跌,未來恐導致大量持有美債的金融機構、銀行就會破產,所以降息亦可能埋下金融危機導火線,總之,聯準會救或不救市,都會發生一個狀況就是美元會貶值。
這就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近日重話批評,他說,依照經濟理論,課徵高關稅應使本幣升值,但目前美元卻反向急貶,顯示市場信心已被摧毀。債市方面亦同,他說,大幅提高關稅破壞金融體系運作,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這是很異常的,過去是衰退風險升高,通常造成長期公債殖利率下滑,但這一回美國公債殖利率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勁揚。
從匯市、債市來看,克魯曼直言,川普讓美國走向第三世界化,傳統上被視為全球金融體系支柱的美元,如今不再被認定是安全資產;傳統美國被視為避風港,如今被川普僅用短短三個月,就將美國80年的金融信譽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