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 34% 的新關稅,與年初已實施的 20% 稅率合併計算,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總稅率將達 54%。此舉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尤其以亞洲製造業重鎮為首的「亞洲工廠」區域首當其衝。
根據《金融時報》3日報導,除中國外,柬埔寨、越南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也無法倖免,分別被徵收 49%、 47% 與 44% 的關稅。專家警告,此波關稅變動幾乎摧毀了企業過去數年來因應中美貿易戰所部署的「中國+1」生產戰略,供應鏈再度陷入混亂。
早在 2018 年川普任內開打中美貿易戰後,許多電子與製造業者即紛紛將產線轉往東南亞,越南更因接收大量中國企業外資成為最大受益國。然而最新政策使越南出口美國產品稅率高達 46%,對美出口佔其 GDP 約三成,恐成最大受害者。華爾街機構伯恩斯坦分析認為,越南 GDP 恐因此下修最多 6%。
《金融時報》指出,新關稅衝擊最嚴重的產品類別為電子產品及消費性設備,如智慧型手機與筆電等,服裝鞋類供應鏈也難以倖免。越南目前為美國第二大服飾進口國,僅次於中國。
此外,立訊精密、歌爾聲學等中國代工龍頭近年大舉進駐越南,如今恐須再次調整生產布局。任天堂、三星等品牌原以越南為主要生產基地,現亦面臨重新評估的抉擇。
在這場貿易變局中,印度則被視為潛在贏家,《美聯社》報導中分析,印度目前出口美國商品僅被徵收 27% 關稅,相對負擔較輕,集邦科技分析師則指出,三星將加速擴建其印度工廠,以因應美國市場需求,印度政府亦積極與美方推動雙邊貿易協定,希望藉此鞏固出口優勢。
不過,儘管部分大型企業如鴻海、廣達等早已將產能多元化布局,包括轉往墨西哥與美國設廠,以分散風險,但亞洲地區仍有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處於危機邊緣。香港成衣業協會表示,其百家會員已將訂單與投資轉往東南亞,如今面對高關稅,買方若無法吸收成本,恐將導致訂單取消、企業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