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大打「美國優先」政策,加上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及先前對台灣的負面評價,不少人憂心台灣會失去美國這個關鍵盟友。不過,在台積電宣布擴大對美國投資後,美台關係回暖,加上華府近期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台灣政府對美方挺台舉措增強燃起新希望,越來越有信心以川普作為靠山,但仍謹慎以對。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提到,美國近日切斷中國接觸高階技術的管道,並在公開聲明中納入勢必會觸怒北京的更強硬涉台措辭。阿拉斯加州長本月稍早訪台,對缺乏能源的台灣推動天然氣銷售計畫;川普政府上月默默釋出先前凍結的8億7000萬美元對台軍援,還有2艘海軍船艦通過台灣海峽。
根據一名知情的美國官員說法,美國國防部本月稍早流傳一份臨時內部指引文件顯示,美國已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國奪取台灣與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此外,台灣向美國採購價值80億美元的F-16V戰機,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本月28日出席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首架機出廠典禮。儘管低調,這是台灣高階官員罕見訪美。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28日訪問菲律賓期間宣稱:「川普政府真正會做的,就是兌現承諾、重新調整重心,把注意力前所未有地轉向這個地區。」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3月受訪時也重申:「我們認為不應以武力、脅迫或任何強迫手段改變台灣的現狀。這一直是川普總統的政策,也將持續是他的政策。」
這幾週來,川普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引發對美國拋棄台灣的擔憂,不過台灣官員對擁有川普支持一事日益具有信心。一名台灣高階官員本週表示,台美關係近幾週明顯升溫,儘管台灣不應自滿,雙方存在「有助未來合作的良好環境」。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官員仍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明白川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可能被川普的言論推翻。
過去一年來,川普多次抱怨台灣國防開支不足且「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而他的億萬富豪顧問馬斯克(Elon Musk)曾說台灣和北京的關係「類似夏威夷與華府」。不過在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本月初赴白宮會晤川普,並宣布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後,川普對台態度軟化,基本上將台灣排除在對美不公平貿易夥伴名單外,並讚揚台積電。
美國本月中旬支持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不同以往,未提及「一個中國」政策。此外,美國國務院網站在美台關係頁面移除「我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字句。台灣迅速提高軍事支出,過去8年來國防預算已增加80%,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5%,不過仍遠低於川普希望的10%。
賴清德總統本月矢言年底前將台灣軍事開支提高至GDP的3%;27日也在台南舉行台灣近代史上總統府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不過,部分觀察人士仍憂心,華府與北京之間可能達成某種「重大交易」,其中包括美方承諾不再干涉台灣問題。
獲川普提名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本月在聯邦參議院對他的人事案聽證會上指稱台灣對美國「非常重要」,但也否認台灣的自治攸關美國的生存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一名台灣官員直指「川普政府更關心他們能從台灣身上得到什麼。」
問題關鍵在於,烏克蘭是否會是台灣的樣板,或者川普希望藉由限制對烏克蘭支持,將更多注意力和火力轉移至台灣。親北京的評論人士喊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認為川普拋棄烏克蘭預示台灣未來的命運,台灣安全部門官員也觀察到北京鼓勵的疑美論「台灣是美國棄子」有所增加。
相反地,川普政府官員愈來愈常談到,台灣是美國撤回援助烏克蘭行動的受益者,對烏克蘭削減的任何金援,可用於武裝和訓練台灣。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緩解了川普對台的最猛烈抨擊,有助美台關係正面發展。
鍾志東分析:「台灣是美國致力對抗中國下的重要戰略前哨站,但當美國想與中國往來,台灣也可能成為美國願意擺脫的戰略負擔。」並強調:「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狀態。當美中關係惡化,美國更可能涉入台海安全議題,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