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今天分析,美國總統川普重返執政滿月,顛覆美國近百年來處理全球事務的方式,他的做法偏向強國主義,忽視傳統的多邊國際秩序,可能激勵中國等其他大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為。
華郵(The 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川普(Donald Trump)正處理如何結束俄烏戰爭,他擁抱俄羅斯的強勢、錯誤指責烏克蘭啟動這場始於俄羅斯入侵的戰爭、汙辱美國的歐洲盟友,體現美國如何迅速改變在全球事務的角色。
報導訪問多名外交官與分析人士。他們認為,川普這樣做,等於將美國的影響力讓渡給俄羅斯,且這可能只是開始,因為其影響有可能促使中國等大國對鄰國採取更侵略性的立場,也與部分川普盟友主張美國應聚焦中國的外交政策方向相悖。
華郵指出,川普正拋棄二戰後阻止侵略者擴張的國際體系,轉而接受更古老的觀念,即允許軍事強權擴張勢力範圍、並支配鄰國。他的做法彷彿讓世界倒退至軍事強國建立帝國、向弱國索取貢品,並以脅迫擴張領土的時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布魯塞爾辦公室主任巴爾福(Rosa Balfour)告訴華郵,川普的世界觀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非常契合,即「世界由不同的強權瓜分」。
報導也說,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前處長楊格爾(Alex Younger)上週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形容,在川普回鍋後的新時代,國際關係不再主要由規則和多邊機構決定,「而是由強人和交易所主導」。
根據報導,楊格爾在BBC的「新聞之夜」(Newsnight)受訪指出,這是川普的思維、也是普丁的思維,同時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思維。
華郵報導,川普抨擊烏克蘭後,已迅速在具體作為展現他的態度。例如,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預計在24日對俄烏戰爭3週年發表聲明,在草擬聲明時,美國拒絕稱俄羅斯為侵略者,而要求使用較為含糊其辭的措辭。
美國在聯合國也施壓歐盟及烏克蘭撤回一份預計24日表決的決議草案,因這個版本將俄烏戰爭稱為侵略,美國的對案以譴責俄烏衝突的生命損失為主。
華郵指出,許多歐洲國家對川普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感到困惑,尤其川普不認同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及取回被俄羅斯侵佔領土的立場。他們認為,川普一開始就拒絕這些可能性,將使烏克蘭失去談判的籌碼。
報導指出,川普與他的支持者則認為,美國過去處理外交政策時,都忽略美國的需求,美國應重新將自身利益放在國際事務中最重要的位置。
例如,川普的特別任務大使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日前在一場保守派行動大會上表示,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處理國際事務不是著眼如何讓其他國家變得更好,而是讓美國更好、更強大、更繁榮。
此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近日舉辦對談,俄裔美籍作家蓋森(Masha Gessen)指出,俄烏戰爭不僅關乎烏克蘭,普丁追求的是重回二戰後蘇聯與美英三國在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劃分歐洲的時代,重建大國勢力範圍,奪回土地與權利。這也是他發動烏克蘭戰爭的目的。
蓋森指出,普丁與川普在12日通話90分鐘,從雙方發布的通話摘要及有「普丁大腦」之稱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杜金(Alexander Dugin)的推文內容來看,普丁向川普提出的方案,即是坐下來談「劃分世界」。
專欄作家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在同場論壇說,若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勝出,美國將面對在歐洲勢力增強的俄羅斯,這將削弱美國專注東亞的能力,並對中國產生激勵影響,中國會抓住機會處理台灣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