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抑制外來物種綠鬣蜥對台灣生態及農業造成的危害,農業部於今(23)日召開綠鬣蜥防治應變小組首次跨部會會議,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採取多方措施。此計畫將於今年第一季成立14支專業移除團隊,並訓練逾1100名民眾加入移除行列,同時利用科技手段強化監測,包括在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系統(APP)新增綠鬣蜥通報功能,進一步提升防治效能。官方目標是透過分工協作與數據驅動,快速應對日益嚴峻的綠鬣蜥擴散問題。
南台灣,特別是高雄及屏東地區,成為綠鬣蜥危害的重災區。據統計,2023年當地共捕捉超過3萬隻綠鬣蜥,部分居民甚至形容高雄為「恐龍世界」。為此,林業保育署積極部署新策略,113年度全國已移除8萬2595隻綠鬣蜥,未來將組建4支由原住民獵人組成的專隊,專攻河川流域等困難地帶,並配合地方10組專業團隊,分區進行野外捕捉作業。此外,地方政府加強培訓計畫,預計完成超過1100名民眾的訓練,以全面擴大防治規模。
為提升通報效率,農業部在去年12月5日成立綠鬣蜥防治應變小組,並於農業試驗所研發的即時回報系統中增設綠鬣蜥專區。該功能允許用戶拍攝捕捉到的綠鬣蜥,並上傳其分布位置、性別及吻肛長(SVL)等數據,提供中央與地方團隊即時掌握資訊,並利用數據進行科學分析,以精準規劃後續移除工作。
林業保育署指出,防治應變小組此次會議聚焦於屏東、高雄、台南及嘉義等主要分布區,尤其針對軍營等限制區域內的綠鬣蜥族群,國防部將配合地方政府進行盤點與移除。同時,教育部計畫加強校園宣導,提醒師生發現綠鬣蜥時通報地方團隊處理;內政部則在墾丁、壽山等國家公園範圍內啟動綠鬣蜥移除規劃,並將此納入志工教育訓練,以提升遊客與志工的認知。
此外,官方推出數位儀表板,每月於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自然保育網公開移除成果,藉此提高透明度並強化民眾參與感。林業保育署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滾動式調整移除區域,深化地方與民間力量的合作,期望能減少綠鬣蜥對農業及生態的破壞,進一步守護台灣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
本次跨部會合作展現了政府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高度重視,藉由整合多方資源與數據化管理,試圖有效壓制綠鬣蜥的擴散勢頭,為台灣農業與生態系統帶來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