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計劃大幅擴充「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清單,擬一次新增955個物種,其中包含狐獴、浣熊、鱷龜等,而緬甸蟒則暫不列入。對此,時代力量今(7)日批評,台灣必須停止這種「先禁國家」的思維,到底禁止的標準在哪裡,科學依據是什麼,農業部完全沒有要訂清楚。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我沒有養寵物,但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寵物就像孩子、家人一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陪伴。」而近年來,寵物早已不侷限於貓、狗、小鳥、兔子等常見的動物,我身邊也有很多人開始養如烏龜、蛇等爬蟲類或兩棲類的動物。
她接著說,當然,隨著種類增加,政府如何管理也是新的難題。農業部近期一直針對「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持續討論分級管理的措施,然而,上週在會議中,農業部卻突然大刀一揮,研議未來將一次禁止民眾飼養浣熊、河狸、鱷龜、部分蛇類等 955 個物種。
話鋒一轉,王婉諭提及,這其中包含民間已經有不少人在飼養的寵物,甚至討論到可能要安樂死的處置,讓許多飼主、專業人士大為反彈。
王婉諭指出,事實上,農業部為了防止外來種破壞生態系、保護民眾安全及動物福利,當然有禁止輸入或飼養特定動物的正當性,問題是,到底禁止的標準在哪裡,科學依據是什麼,農業部不但完全沒有要訂清楚,動保司司長甚至還在會議中怒嗆專家「我對你講話不需要客氣!」。
她更批評,這種缺乏事實根據的「先禁」思維,令人完全無法接受。更嚴重的是,這樣的政策恐怕只會產生反效果,一味的禁止,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地下貿易和非法飼養案件,對動物的福利是更大的傷害。
王婉諭認為,不分青紅皂白的禁止,是最廉價的政策選擇,農業部應該做的,是明定風險評估的原則,依據不同的風險,建立完善的分級管理制度,並且強化飼主的教育。
她則建議,例如日本同樣訂有一般人禁止飼養的 650 種特定寵物清單,但日本政府就明訂危險的標準要從:毒性、爪牙的殺傷性、運動能力與物理性的壓力、攻擊性等四個指標去評估,對於飼養危險動物的動物園或機構,也有完整的管理規定。
王婉諭強調,農業部自稱是參考國際標準,但國際絕不是採取一律禁止的做法,而是有整套的風險管理制度,讓特寵的飼養有管道可以被監管,而不是遁入地下。「我希望農業部審慎思考,用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善盡職責而不是便宜行事,開放更多專業社群共同參與管理制度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