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基進黨王興煥主席於11/2日在自由時報發表「不能缺席的聲音」,寫的非常有意義。我認為必須再深入闡述,才能將台灣獨立的聲音,為何不能缺席,講的更清楚。
對於我這種處於政壇之外又關心台灣發展的人來說,論述「台灣獨立」及讓這個聲音不僅存在,而且持續發展壯大,還有純理性邏輯下的重要原因。
台灣獨立之聲,之所以在台灣沒有強有力的票源,不是他不應該被講,而是人們恐懼,或者被誤導。他們害怕提倡這樣的論述,會引發中國報復。
奪取台灣是中國既定的目標。不會因為你喊不喊中華民國反共復國、台灣獨立,就不會打台灣。在戒嚴時代,兩蔣強力壓制台獨,力主中華民國反共復國的統一論述,台灣一點都沒有獨立聲音,中國依舊要打台灣。
其次,喊不喊獨立會不會影響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的強度?這是沒有意義的命題。一般台灣人怕的不是恐嚇,而是殘酷的戰爭與被統一。中國能打且要打下台灣,早就不客氣打下去了,還跟你恐嚇?1949年,當時國民黨還有中國最精華地區的長江諸省及其以南地區,中國共產黨發現國民黨軟弱而有可乘之機,馬上「莫為沽名學霸王」揮兵南下佔領全中國,一點都不客氣。免除戰爭與被統一,最好的方式是自身強大,與喊不喊台灣獨立,一點都沒有關係。
中國打台灣的戰爭固然殘酷,但因為台灣及台灣海峽直接影響台灣,間接影響日本、韓國的國家經濟發展命脈,也牽連並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全球佈局。所以靠向中國就等於和美日韓某種程度的對立。台灣跟中國對立比較慘?還是美日韓呢?看一看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東京大轟炸,就知道在戰爭中,哪一個國家丟炸彈比較狠!
在上述論述後,「要不要有台灣意識」、「台灣獨立」,甚至要不要台灣nationalism(民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的問題就出現。
既然所有先進國家如英美法德日,乃至鄰近的中國、韓國、越南,甚至許多相對落後、新建的國家都有他們的nationalism,為何台灣可以不要?台灣人不敢提台灣nationalism,主要是國民黨、中國強力壓制的結果,目的就是要把台灣打造成國民黨所期待,或者和中國一樣的nationalism。現在這樣的禁止與壓迫消失了,為何不敢呢?
「台灣獨立」不應該是「不能缺席的聲音」,而是「台灣獨立」是追求台灣利益時,思考、主張台灣前途等問題的基本前提。
基於上述分析,基進黨王興煥主席所說「也因為我們知道本土陣營的光譜必須完整,台獨的定義不能從「台灣建國」滑動為「認同中華民國」。對我們非政治人物要強調的論述,就是:在「中華民國」沒有被精準定義;沒有和中國清楚劃分,則當獨立的台灣沒有被確認,「滑動為「認同中華民國」」就是背叛自己、自己nation(可以翻譯成國民(這是集體概念,不是個別國民的國民)或民族)的利益。
更進一步說,台灣民族主義在政治與軍事上的解讀,就是當敵對國家打進台灣時,可以作為動員國民奮戰精神的利器。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人有奮戰意志要拿起武器對抗外來侵略者,這樣的武器才有意義。反個角度說,若人們想要對抗外來侵略者,也會自己創造各種殺傷力不一定大的武器來對抗。游擊隊就是這樣。在台灣的例子就是清朝放棄台灣後,日軍攻打台灣時,台灣各地反日的武力就是。他們的武器不如清朝,但殺死的日本人比清朝的軍隊多。
至於「台灣要不要獨立」?這應該困擾於「被統一」之後的議題。人一出生就獨立,團體之所以稱為團體,就是他有別於別的團體,以和別個團體不一樣的名字存在,才算是好的。因此,除非更大團體願意給予更多利益,否則獨立的利益應該大於「被統一」的利益。也因此獨立是必然的利益,「被統一」則是在「獨立」之後才產生的問題。
對台灣來說,被中國統一的利益比較大?還是獨立呢?檢驗方式之一,就是問自己,除了在台灣擁有的國籍、資產條件外,你、你的小孩所期待的居所和國籍(含永久居留權)及其資產的分布,大部分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如果他們多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那就間接證明你及你的小孩都不想當中國人、居住在中國的人,又為何要讓自己當中國人,或逼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而讓自己「被統一」在中國呢?
民主國家在選舉時,很少強調他們的nationalism,不是他們不強調,而是這個是他們國民生而有之的意識。但台灣不是這樣。我們需要強調。只有清楚自己與其他國家分屬不同的nation,我們才能建構健康的民主國家。
作者:林修正/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