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的中國學生團,大陣仗來台交流、參訪,形塑兩岸青年交流的場合,還到了棒球場體驗台灣國球,特別是近期全國上下沈浸在「世界棒球12強冠軍」的氛圍,蹭棒球熱本來也就沒什麼大不了,讓中國訪問團看看台灣棒球的實力和社會文化,也是件好事,至少也可以讓中國的年輕人知道台灣對棒球的熱情,同時把棒球視為「國球」的文化,上述這些或許可以視為對這次中國學生團訪台的正面想像。
問題是,這些「被允許」來台的中國學生會怎麼看待?恐怕不是如馬辦執行長蕭旭岑所言的「兩岸有認知不同的地方」,中國學生團裡的成員宋思瑤一句「代表訪團祝賀『中國台北隊』奪冠」,掀起了政治效應,國內輿論抨擊這根本是「吃台灣豆腐」、「貶低台灣地位」的言行,不得不懷疑是藉此取得媒體拍攝的統戰畫面,返中後能有所交代。
中國青年一句「中國台北」揭開「中共統戰」真面目
然而,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的態度,替中國學生團成員緩頰,硬拗「就是認知不同,所以需要交流」,但是,必須說「難道這些來台的中國年輕人不知道台灣與中國不同嗎?」、「難道不清楚這樣的政治用語對台灣是很不尊重嗎?」,可以想像這些中國年輕人能組團來台,一定是經過挑選,且來台前也對台灣有所了解,中方應當都有「行前說明」,台灣社會大眾已經不滿奧會模式的「中華台北」,更不可能接受被戴上「中國台北」的帽子,顯然,這位中國青年是故意為之。
倘若這位中國學生團成員正如她所謂的「代表訪團」,那她的發言等於是這整個團同意了這樣的說法,換句話說,就是不避諱展現「統戰」的目的,是為了「對台統戰的交流」,而不是為了「相互理解的交流」,利用台灣的言論自由來宣傳「台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的認知,國內親中勢力也配合演出。
主辦方對於邀請來的訪團成員講出如此「不適當」且傷害台灣社會的言論,卻是替中共年輕黨員緩頰這是「兩岸認知不同」,馬辦執行長蕭旭岑還搬出扭曲台灣憲政運作的謬論,說「一個中國」的名詞差異,也可以講成「中國台灣」,此言一出讓輿論炸鍋,身為公眾人物竟混淆具「國家認同」的說法,顯然他和這群中國學生團一搭一唱的目的,並不是要博取台灣社會大眾的好感,而是要聯手藉此向中共「表忠」。
明明「中國台灣」是極具貶低的政治概念,如今卻是用來解釋「名詞差異」的理由,明明台灣的民主自由,蕭旭岑可以說明白「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但他卻是用了「中國台灣」,這比那位中國訪團代表的「中國台北」更具貶意,想必聽在中共耳裡一定相當滿意,不得不懷疑,蕭旭岑用「中國台灣」如果不是邏輯問題,那就是「不演了」直接表明樂當中共代理人。
馬辦的荒謬!用「中國台灣」合理化「中國台北」
諷刺的是,這次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來的中國學生團,是為了兩岸青年交流,退一萬步來看,確實這次的交流呈現「台灣與中國的差異」,這個差異相當巨大,不是中國年輕人的政治認知不同於台灣年輕人,而是台灣的國家認同完全不是中共所謂的「一個中國」,或許這是中國學生團來訪的唯一意義。
事實上,馬辦執行長蕭旭岑不但沒有向邀請來的中國訪團強調「台灣民主的價值」,反而和中國學生攜手利用台灣的言論自由來貶低台灣的國家地位!甚至還錯誤類比台灣個人或團體前往中國的政治限制,錯誤為中國學生辯解來台使用「中國台北」的合理性,蕭旭岑如果有真的要促進兩岸相互了解,他應當對外表示「期待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可以自由提及『中華民國』,且不必受到政治打壓」,那才是真正符合交流促進諒解的用意,可悲的是他並沒有這麼說。
中國學生團來台可以提出他們的政治認知,不但沒有受到限制,也不必擔心任何代價,這是台灣民主自由的包容,縱然用了「中國台北」吃了台灣豆腐,如此貶低台灣地位的不禮貌,但他們可以在台灣自然表露;相反的,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卻被壓制不能有言論自由,還得必須受制於可能的政治風險,而這些都是台灣與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同,同時也是雙方社會包容及文化的差異。
必須說,台灣的民主可以包容不同聲音,那中國的專制卻壓制了任何言論,倘若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在主辦這次交流活動,能體現這樣的事實,讓中國學生認識台灣民主的可貴,以及展現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那麼這樣的交流才有舉辦的意義。但是,事實上,這次中國年輕學生一句表面祝賀、實質卻是貶低台灣地位的話,除了傷害台灣社會,也無助於雙邊青年交流的進行,這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不是嗎!?
馬辦執行長蕭旭岑搬出扭曲台灣憲政運作的謬論,說「一個中國」的名詞差異,也可以講成「中國台灣」,顯然他和這群中國學生團一搭一唱的目的,是要聯手藉此向中共「表忠」。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