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媒《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11月21日報導,美國海軍軍事海運司令部(MSC)考慮讓所屬17艘較低階的支援艦船進入延長維護期,或在某些情況下封存停用,以釋出約800名民用水手(CivMars)或合約船員,重新分配到更高優先級的船舶,例如艦隊補給油船、乾貨和彈藥船、遠征快速運輸船和遠征海上基地艦等。目前包括可能停用艦船的型號、艦舷名及未來可能確切走向都尚未揭露,只是概數希望能有一定數量名額、有經驗的船員能補充支援美軍作戰補給船艦運作率能維持在95%。而報導中指出,儘管停用17艘船,釋出約800人可轉調其他船艦,MSC還需再補充800至1000人,才有辦法有效實現「每次任務期程4個月」的勞動規畫,維持工作、薪資與休假足以吸引船員留任、加入。但現實狀況是因人力短缺,產生數百個職務空缺,許多海外任務期程被迫延長到6個月,使得招募工作愈發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公開資訊,美軍MSC轄下有125艘民用船隻,負責為海軍艦艇補給、海上運輸戰鬥貨物以及執行專門任務;有4500個固定職位,依「1.22」配置比(即船上每100名水手,岸上需另配置22名待命水手),約莫需5600人以維持運作。因勞動意識抬頭及與其他行業競爭人力資源,MSC計畫在2026年將配置比擴增到「1.4」,而最終計畫是擴增到「1.7」。看似美好的願景實際上面臨相當的困境,包括薪酬待遇、工作福利、未來發展以及目前沒有解方的少子化問題,直接挑戰美國海軍人力招募作業。而且不僅生活條件相對嚴苛的海上船舶,美國其他軍種同樣也面對招募困難的冏境,去年放寬體脂率的要求,讓身材較為肥胖的人也能當兵;今年透過聯邦法官判決,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只要在病毒量不可檢測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入伍。其他例如拜登上台後在2021年宣布,重新允許在川普任期中被禁止的的「跨性別者」加入美軍,但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川普2.0」將不僅禁止跨性別者參軍,即使是服役數十年的人也面臨被解職,人數可能高達1.5萬人;由次可能嚴重削弱美軍能量,川普政府凖白宮發言人則稱,不是川普本人發言或川普團隊公開訊息,那一切都只是「猜測」。
美國人為何不再參軍?
美國國防部統計,由於身體素質不佳、考試成績太低、有吸毒等前科或其他問題,2020年約有77%美國青少年不符合服役資格;2022年數據更指出,16-21歲年輕人當中,只有9%考慮會服兵役。美國陸軍指出,來應徵入伍的新兵軍職適性能力測驗(ASVAB)分數平均下降9%,筆試或體能測驗沒達標的人,必須設法提高分數,否則就不能入伍,於是還開臨時課程加強「輔導」。但美國現在失業率低,許多基層職缺和入門門檻低的服務業都在徵才,這些職位都可以保證快速發薪,不必畫大餅,不用等待體能測驗和結果通知。美軍中階級最低的職位,每月薪資不到2000美元(約6.2萬元台幣),雖享有健保、供餐和住宿,生活基本開銷幾乎是零,但如果還有家人要養,開銷就可能超過薪水;據官方數據,有超過2萬名現役美軍需要領取救濟的食物券。顯示待遇與通膨、生活必需開支有相當的落差。
受反越戰運動影響,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第一次的募兵困難。所幸,1986年《捍衛戰士》(Top Gun)上映,不但衝出亮眼票房,美國海軍還把徵兵處搬到電影售票廳,據說當年海軍募兵人數增加8.3%;但之後1991年爆發「著艦鈎醜聞」,軍官失控狂歡騷擾女性,嚴重傷害美國海軍形象,導致部分女兵不願繼續在軍中服役,使募兵再陷困境。2001年一次意外事件再度讓美軍「滿血復活」,就是「911事件」,在悲憤與愛國精神爆發下,美軍增添大量的生力軍;只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前後打了20年,除了如黑幫誅殺對方首腦之外,沒有出現決定性的勝利,還暴露軍隊管理失當,低階士兵薪資不足以滿足家庭生活所需,退伍軍人罹患創傷後症候群(PTSD)、甚至自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2023年的一篇報導直言:美軍新兵中,軍人家庭的子女佔多數,但現在這種「承襲機制」能夠延攬到的人越來越少;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說:「有影響力的人都不想讓年輕人去參軍,包括父母、叔伯、教練和牧師都不認為參軍是一個好的選擇」;很多家庭希望孩子高中畢業後繼續深造,認為從軍只會是人生中的絆腳石、而非墊腳石。美軍承諾會提供良好的職涯發展、退休福利、健保、教育福利,讓士兵退伍後的生活無虞;但超過50年的募兵經驗累積,退伍士兵面臨的困境反而成為招募的反宣傳。
美軍還能當世界警察?
當招募工作受挫,美軍採取你我都想得到的多種方式因應。譬如放寬入伍資格,讓體能狀況在標準邊緣的人可以進到部隊,以「拒絕歧視」的大帽子,放寬肥胖、超重、性別認知差異者進入軍中服役;姑且不論這些人是否有其他醫療的需求,能否應付高強度的軍旅體能要求就是一個問題,最糟糕的狀況就是下修標準讓數字好看。譬如縮減部隊編制,如本文一開始說的封存或停用艦船,或將常態師、旅級單位改個名稱,像是「多領域特遣隊」,藉由科技武器的組合,現實部隊縮小的目的,簡單地說也是另一種美化數字的方式。譬如大量使用無人機設備,像是MQ-9系列無人機、「彈簧刀」系列遊蕩彈藥、「幽靈艦隊」水面水下無人船艇等,砸錢用科技設備填補人力不足的空洞。由於美國最近參與的幾場戰爭都是境外介入,甚至是「代理人戰爭」,目前看不出來問題,但戰爭的目的不僅在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還要能「佔領」,沒有足夠的人能執行這樣的任務,最後恐怕就像阿富汗戰場匆匆撤離結束,留下不光彩的一堆疑問。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年1月24日發布《2024年美國軍事實力指數》報告(2024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對美國陸海空軍、海軍陸戰隊、太空軍、核武等進行綜合評估指出,「美國軍隊態勢處於『薄弱(weak)』」狀態。報告寫道,美國軍隊的現役成員規模只有其應有規模的三分之二;正如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指數中觀察到的,美國各軍種已將減少軍事單位規模和數量的情況正常化,遠低於滿足兩個重大地區衝突標準所需的水平。傳統基金會指出,冷戰結束30年後,美軍規模縮小了一半,大部分的裝備都是當年設計購買。批評「美軍的戰備水平僅是當年對抗蘇聯時的一個影子」、「創新緩慢,募兵減少」、「美國現在擁有80多年來規模最小、最老化的軍隊」。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報告發布後的討論會指出,面對中國的積極備戰,美國在兵員的缺陷可能導致在台灣的地區戰爭中被中國擊敗。
美國或許在募兵一事吃了虧,所以一再良心建議台灣恢復徵兵。但台灣在政治考慮下,恢復了一個「半吊子」的徵兵模式,整個兵力結構呈現一種人不夠、訓練不夠,到底要打什麼樣的戰爭定位不明,到底是要殲敵灘岸還是要巷戰對決?砸大錢買M1A2T、火山布雷系統,是等著登陸決戰?說要造8艘潛艦,以現有劍龍級員額66人推算,500多人的員額補得齊嗎?2021年立法院法制局報告,F-16型戰機座艙比,單座機只有1.33,雙座機也只有2.5,遠不及正常標準。這種專業部隊不是「合格步槍兵」能操作的,考量戰力的維持也不是一年兵役,掐頭去尾扣放假,剩不到100天的義務役可以搞定的。以前大學錄取率低,唸軍校能有學位,但現在滿街大學生;公告的「生涯規畫」,二兵起薪36350、下士42720、少尉52210,換算值勤、休假,比起民間就職誘因高多少?還有先前為了「18%」,天天醜化職業軍人;退輔除了高官轉進「欣」字輩外,保險、保全、寶塔成了退伍職軍最大出路。筆者退役24年,只有某一年過年收到退輔會的制式賀年卡,還有2次失業時健保註記,其他什麼都沒見過。如此的誘因和結局,募兵還能期待嗎?今年8月時,國防部宣稱上半年志願役人才招募達成率為104.3%,計畫招募數8266人、達成數8623人,真的好棒棒!只是,筆者想戳問一下,完訓率多少?退訓率多少?不適服比例多少?提前退離比率多少?請務實精算,畢竟有槍、有砲、有飛機、有船艦,還得有人操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