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馬祖列島進入東北季風季節,每每吹起9到10級以上的強陣風,加上颱風外圍環流刮起的大浪,從中國來的海漂垃圾隨著強風和大浪攻佔島嶼面北的海岸線,沙灘上、礁石上滿佈著從對岸來的紅、藍色浮球、白色保麗龍、綠色尼龍繩…..,這些海漂廢棄物外表色彩斑斕,遠眺猶如海岸線上的裝置藝術,近觀則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讓無敵海景黯然失色,美麗自然的海岸風景滿滿的衝突感與荒謬感!
春夏之際的馬祖列島,夜暮之垂的海岸線,隨著一波波湧進的海浪拍打在沙灘上、在礁石上,泛起陣陣淡藍、深藍色調的「藍眼淚」景觀相當吸睛,浪漫迷人的景象讓遊客們徹夜未眠的在不同的海岸線「追淚」。銀河下的藍眼淚也成為連江縣政府這幾年力推的觀光賣點,造成往返馬祖的機票和床位一位難求。但是一進入秋冬,狂風吹起氣溫下降遊客走了,馬祖進入旅遊淡季,迎來的卻是一波波隨強風與大浪而來的海洋廢棄物,堆積在沙灘上、卡在礁石中,垃圾越積越多,與春夏之間的美麗的藍眼淚景觀天壤之別。
位在馬祖離島中的離島—東莒,莒光鄉每年都舉辦淨灘活動,颱風過後,環資局也派員加強清理垃圾作業,不過,由於東莒島上長者多,淨灘活動只能選擇交通方便的猛澳港或福正沙灘,就算環資局有沙灘車,也不利在通往犀牛嶼的礁石區清運海漂物,而礁石區或是岩壁下方正是海漂廢棄物堆積最多、清運難度最高的地方。這些廢棄物中,有些浮球在強風大浪打進礁石石縫,有些塑膠帆布被海浪撕裂捲成一坨,也被塞進石縫中,也有些白色保麗龍因材質輕被吹上邊坡,經年累月的堆積在整片草地上,或有一些保麗龍微粒飄浮在礁石的水面上,而為數更多空寶特瓶堆積在強風吹不進、海浪打不到的礁石區地面上,變成白茫茫一片,形成相當誇張與觸目驚心的人為地景!
其實,這些海洋漂流物也未必是全然的垃圾,由於馬祖離島物資不如台灣多,就算從台灣訂購,運費也相當驚人,不少居民會到資源回收場尋找可以再利用的資材,腦力激盪再加上創意,就可將廢棄物翻轉成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住在東莒的曹祥如就將海邊撿來的竹竿、漁網和塑膠籃回收,在院子裡架設曬漁架,竹竿架高避免貓咪偷吃魚。秋冬種植的白菜、高麗菜、青花菜易招來蟲鳥來吃,防蟲、防鳥網的素材也都是就地取材,去資源回收場撿,在南竿芙蓉澳養殖淡菜的池瑞銀說,海灘上的紅、藍、綠三種顏色的浮球都是對岸的水產養殖業的資材,只有黑色浮球才是本地的。他自己也把這些對岸漂流過來的彩色浮球回收,在下方吊掛養淡菜苗。藝術家楊芳宜利用漂流到東莒神秘小海灣的海漂垃圾,與東莒居民合力創作《路上藍眼淚計畫—島塑椅》作品,將帶不走的垃圾轉換成裝置藝術作品,也藉此讓本地居民擺脫入口處有火葬場的陰影,而能再次走進神秘小海灣。
不過,東莒長住人口少,不到兩百人,能撿回再利用的廢棄物只是一小部份而已,從海灘淨灘上來的中國漂流物在資源回收場已堆積如山,還不斷增高中,而在島嶼更偏僻的角落堆積更多無法清運的垃圾,嚴重衝擊島嶼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不斷爆量還逐年累積的海洋廢棄物,已超出島嶼的負荷量,更令人隱憂。

從中國來的海漂垃圾隨著強風和大浪攻佔島嶼面北的海岸線,沙灘上、礁石上滿佈著從對岸來的紅、藍色浮球、白色保麗龍、綠色尼龍繩…..,這些海漂廢棄物外表色彩斑斕,遠眺猶如海岸線上的裝置藝術,近觀則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讓無敵海景黯然失色,美麗自然的海岸風景滿滿的衝突感與荒謬感! 圖:張良一/攝

從中國來的海漂垃圾隨著強風和大浪攻佔島嶼面北的海岸線,沙灘上、礁石上滿佈著從對岸來的紅、藍色浮球、白色保麗龍、綠色尼龍繩…..,這些海漂廢棄物外表色彩斑斕,遠眺猶如海岸線上的裝置藝術,近觀則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讓無敵海景黯然失色,美麗自然的海岸風景滿滿的衝突感與荒謬感! 圖:張良一/攝

白色保麗龍因材質輕被吹上邊坡,經年累月的堆積在整片草地上。 圖:張良一/攝

從中國漂流過來的浮球在強風大浪打進礁石石縫,形成突兀又諷刺的人工地景。 圖:張良一/攝

冬季的強風與大浪將數千個廢棄的空寶特瓶,在海岸堆積成一大片,形成相當觸目驚心的人造地景。 圖:張良一/攝

從中國來的海漂垃圾隨著強風和大浪攻佔島嶼面北的海岸線,沙灘上、礁石上滿佈著從對岸來的紅、藍色浮球、白色保麗龍、綠色尼龍繩…..,這些海漂廢棄物外表色彩斑斕,遠眺猶如海岸線上的裝置藝術,近觀則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衝擊著具有文資價值的傳統聚落的生態環境! 圖:張良一/攝

保麗龍微粒飄浮在礁石的水面上,衝擊島上的環境生態。 圖:張良一/攝

有些塑膠帆布被海浪撕裂捲成一坨,卡在石縫中,由於地處偏僻,地形崎嶇,難以清運,只能任其日曬雨淋碎裂。 圖:張良一/攝

強勁的東北季風夾帶的沙子將堆積在海岸的垃圾掩埋掉。 圖:張良一/攝

被大浪攪爛的繩索,被東北季風吹來的沙子掩埋。 圖:張良一/攝

藝術家楊芳宜利用漂流到東莒神秘小海灣的海漂垃圾,與東莒居民合力製作《路上藍眼淚計畫—島塑椅》作品,將帶不走的垃圾轉換成裝置作品。神秘小海灣擁有無敵海景,卻也滿佈垃圾,加上入口有一座早年設置的火葬場,雖荒廢已久,但仍是在地居民不願涉足之地。楊芳宜透過這件由垃圾再製作的作品,讓本地居民再次走進神秘小海灣。

秋冬種植白色、高麗菜、青花菜所需要的防蟲、防鳥網也都是就地取材,去資源回收場撿,省下一筆去台灣購買的費用。只是,東莒長住人口少,能撿回再利用的廢棄物還是一小部份而已,從中國漂流過來的廢棄物已堆積如山,還不斷增高中。

住在東莒的曹祥如將海邊撿來的竹竿、漁網和塑膠籃回收再利用,在院子裡架設曬漁架。 圖:張良一/攝

一艘擱淺在北竿幾場旁的廢棄漁船上,堆滿來自對岸的彩色浮球。 圖:張良一/攝

在南竿芙蓉澳養殖淡菜的池瑞銀說,海灘上的紅、藍、綠三種顏色的浮球都是從中國對岸漂流過來的,只有黑色浮球才是本地的。他自己也把這些對岸漂流過來的彩色浮球回收,在下方吊掛淡菜苗。畫面中的遠山即為中國福州市連江縣。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