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以來一再強調「美國利益」的重要,這個理念核心可以簡化為一句話:「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對川普而言,確保美國在經濟、科技和全球影響力上不被他國超越是美國利益的根本所在。根據蓋洛普民調顯示,2018年川普任內有超過五成美國人看壞未來經濟前景,近六成美國人認為中國崛起可能威脅美國的全球地位。正是這股不安和危機感,驅使川普對美國利益的重新定義和策略調整,特別是面對中國的競爭。
美國利益的演變
不同時代美國利益的具體定義隨著國際局勢和美國的戰略重點而有所不同。以下是美國在不同時期對「美國利益」的具體詮釋。
1. 冷戰初期:反共優先
在冷戰早期,美國的主要目標是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反共」便成為美國利益的核心所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支持了許多反共的獨裁者,無論是蔣介石、韓國的朴正熙,還是菲律賓的馬可仕。美國在乎的不是他們的統治方式,而是他們是否堅定反共,這一策略使得美國在全球冷戰佈局中集結了一批反共盟友。
2. 聯中制俄:孤立蘇聯
到了197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破裂,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聯合中國以孤立蘇聯。在這段時期,美國利益重心是封鎖蘇聯的經濟影響,為此,美國開放本國市場給那些參與封鎖蘇聯經濟的國家和企業。中國因此得以逐漸進入全球經濟體系,成為美國策略的一部分。這一政策在雷根與尼克森時代逐漸成形,並在全球冷戰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 蘇聯解體後:全球化與和平
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的利益開始轉向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秩序,推動全球化進程和全球民主化,這成為美國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新秩序下,各國分工合作的經濟全球化、擴展民主價值觀被視為美國領導世界的途徑,也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這一時期的美國利益不再是圍堵單一國家,而是透過全球化架構維持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
面對中國:川普的美國利益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受到挑戰。2017年中國修憲,2018年取消領導人任期制,這一舉動讓許多美國人不在期待中國的和平演變,擔憂中國可能以不受限制的力量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在此背景下,遏制中國影響力成為川普政府的政策核心,「反中」便成為美國利益的最新定義。
川普和拜登在對中政策上有共同的目標,即限制中國的擴張,但策略有所不同。川普傾向單邊對抗,以直接的貿易戰和技術封鎖為手段,而拜登則重視通過多邊聯盟實施封鎖政策。無論策略差異,雙方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確保美國技術優勢方面立場一致,顯示出美國在全球局勢中的利益方向。
川普的戰略:仿效雷根的冷戰策略
川普再度當選,他將仿效雷根時期的策略,以拖垮蘇聯的方式對待中國。當年雷根藉由軍備競賽與經濟封鎖,讓蘇聯在雙重壓力下走向解體。川普的美國利益即在於,通過經濟、科技、軍事層面的壓制,削弱中國的競爭能力,使美國重新鞏固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因此,川普的外交及內政佈局會以這一戰略目標為核心。
台灣的戰略地位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台灣一直是美國利益的關鍵所在。在冷戰時期,台灣是美國反共陣營的一部分;在聯中制俄的時期,台灣的地緣位置有利於美國圍堵蘇聯;在全球化和民主化的進程中,台灣的民主轉型和經濟成就則進一步符合美國的利益。如今,面對中美競爭局勢,台灣憑藉其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再次成為美國利益的核心。
台灣在地理位置上是西太平洋的關鍵樞紐,同時擁有全球半導體製造優勢。這讓台灣在美中競爭中占據雙重戰略地位,尤其在川普的「美國利益」定義中,台灣將被視為一個可以牽制中國的重要籌碼。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下,川普的美國利益將把台灣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關鍵角色之一,進一步加強美台合作。
結論
川普所強調的「美國利益」不僅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落實,可以從目前所公布的人事名單,均是有強烈反中的意識形態。根據不同的國際局勢和挑戰而不斷演變。從冷戰時期的反共,到聯中制俄,再到當前的反中政策,每一階段的美國利益都與當時全球格局密切相關。隨著川普重返白宮,美國利益的重心將更為聚焦於對中國的壓制,這也讓台灣在地緣政治和技術領域上成為關鍵的戰略夥伴。台灣緊跟川普的美國利益,是台灣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