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高雄市議員張博洋今(16)日在議會質詢教育局,近年高市校園午餐相關事件及爭議不斷,應落實食農教育,把關校園膳食品質,並敦促訂立學校營養午餐自治條例,建構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校園食品衛生安全。

張博洋表示,盤點這一兩年來,包含採購弊案、廚工缺工、食安問題、午餐興辦品質等問題,都亟待設立專法來讓校園午餐推動更順利。根據《食力》雜誌食育⼒城市總排名,高雄市僅拿到3星,全國排名第11,相關校學食農與午餐的排名亦不突出,可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張博洋說明,各縣市的校園午餐教育網站,是衡量食農教育的指標之一,讓學生透過網站,搭配在地化內容,學習食農、食安的相關知識。然而,高雄市的午餐教育網站,仍停留在20年前的介面與排版,若想取得相關資訊還要另外下載檔案開啟,非常不方便閱讀或學習。對比外縣市校園午餐的網站,網站視覺化設計,導入在地化食農教育教材,並整合食農教育相關內部及外部資源,顯然高雄市對於校園午餐教育並不重視。

張博洋指出,當前高雄市並沒有校園午餐的專法,導致午餐的辦理品質不一、相關規範沒有強制力,對於不良供應廠商懲罰有限。但目前包括基隆、台中、台南,皆已訂定學校午餐自治條例確保午餐品質。另外嘉義市今年也修改學校組織編制,於學務處增設「食育組」,負責學校午餐、廚房管理、食農教育等相關業務。

張博洋進一步說明,對於學生及家長而言,沒有專法可能會造成對於有特殊飲食需求(如過敏、宗教信仰等)的學生,缺乏統一的處理準則、當發生食安問題時,追責和處理的程序可能不夠明確或互相卸責、缺乏營養標準規範、當午餐出問題食,家長無法有效地維護子女的權益等。

而對於校方或市府而言,沒有專法讓午餐秘書沒有額外加給被迫做功德,影響午餐辦理品質、午餐資金可能無法被合理運用、缺乏統一的標準,品質控制和監督變得困難、難以制定長期的食農與午餐改進計劃和目標、採購過程可能缺乏透明度、食育教育無法在校園午餐被落實等。

張博洋針對食農教育在校園午餐的落實,向教育局提出以下建議:一、學校午餐及食農教育再設計,提升學校午餐相關資源與網站、導入在地教材、改善學校午餐菜單;二、制定學校午餐專法,建構完善午餐管理制度,落實食農教育,保障校園食品衛生安全。